而正在带兵围剿刺客的波蒂奥雷克甚至来不及阻止,便眼睁睁看着皇帝倒下,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则在成功得手的狂喜中,扭曲地扬起嘴角。

然而,他并不知晓,正是自己扣下的这一枪,引燃了摧毁祖国塞尔维亚的引信。

更不知晓,数不清的无辜生命,将被这声枪响卷入名为“世界大战”的烈焰之中,在无人问津的战壕里,迎来无比凄惨的死亡。

......

“要是能在宫中安详离世,那该多好。可叔父他,直到最后都要给我留下这场试炼啊。”

回忆结束后,弗朗茨·斐迪南疲惫地用手掌捂住了脸。

他为了帝国的和平所做的一切,都因那一颗子弹而化为乌有。

但如今,他是奥匈帝国的皇帝,必须承担起引领帝国前行的责任。

而帝国,也在催促他做出决断。

“陛下,您是否已经做出决定?”

“......贝希托尔德。”

不知何时,外交大臣利奥波德·贝希托尔德(Leopold Berchtold)已经站在弗朗茨·斐迪南德的身后,静静地等待着。他沉重地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因有过矛盾的埃伦塔尔去世后,于去年重新担任总参谋长的赫岑多夫也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地施加压力,等待着新皇的命令。

“难道,除了战争,真的别无他法吗?”

“陛下,如今整个帝国都在高呼向塞尔维亚复仇的口号,呼声一日高过一日。您应当清楚,若是违背这股潮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听到贝希托尔德的话,弗朗茨·斐迪南闭上了眼睛。

他从未想过要发动战争。

这一点,他过去对塞尔维亚的怀柔政策便足以证明。他一直在努力化解奥匈帝国内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以求维持帝国的稳定。

‘不管是胜是败,奥匈帝国都难逃劫难!’

若战败,帝国将毁于一旦;即便胜利,也会因作为战利品而吞并的塞尔维亚领土和斯拉夫人,使本就脆弱的奥地利与匈牙利的政治平衡彻底崩塌。

无论如何,骤然的变局都将给奥匈帝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局势正在向着不可逆的方向滑落。

奥匈帝国内主战派的代表赫岑多夫,他比任何人都更积极地鼓吹对塞尔维亚开战。而确认皇帝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正是塞尔维亚臭名昭着的“黑手社”后,贝希托尔德也放弃了此前的谨慎立场,转而支持赫岑多夫。

但比起这两人,帝国上下民众的愤怒才真正令人胆寒。

他们的怒火,比原本历史上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时还要炽烈。整个帝国群情激奋,誓要让那个杀害了帝国尊贵皇帝的巴尔干疯子——塞尔维亚付出血的代价。

而对弗朗茨·斐迪南一世而言,这种炽烈的仇恨是他根本无法压制的。

毕竟,他并非正式的皇储,仅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推定继承人,缺乏足够的正统性。此刻,面对已经炽热得几乎让人化为灰烬的民意,他根本无力扭转局势。

‘就连最坚决反对战争的匈牙利人,也已经开始退让了......’

如今,这个帝国里再也没有人能承受皇帝之死所带来的愤怒,也没有人敢阻挡人民对血债血偿的呼声。

因此,弗朗茨·斐迪南也别无选择。

即便他不愿,骰子早已掷下。

“......贝希托尔德,向塞尔维亚王国发出最后通牒,并请求德意志帝国的支持。”

“是,陛下。”

弗朗茨·斐迪南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做出了无法回头的决定。

他的答案,是战争。

......

“......因此,我们奥匈帝国正式请求血盟德意志帝国给予支持与援助。”

“奥匈帝国是否意识到,向塞尔维亚宣战可能会引发与俄罗斯的战争?”

“是的,正因如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德国的帮助。”

“呼......大使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我会尽快转达德意志帝国的答复,今天就请先回去吧。”

“是,拜托您了,乔侯爵。”

与奥匈帝国大使的会晤结束后,汉斯长叹一口气,返回了新宫。

世界大战可能提前爆发,这已经在他的预料之中。

只是,没想到竟然提前了一整年。

不过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还在他的可控范围之内......

“但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死的不是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而是弗朗茨·约瑟夫?”

弗朗茨确实死了,可死的不是那个弗朗茨?

该死,这是世界在和我玩什么无聊的文字游戏吗?

虽说汉斯本来也不怎么喜欢弗朗茨·约瑟夫,毕竟也曾让他吃过苦头,可还没等他报复,弗朗茨·约瑟夫就迎来了这样的破灭结局,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现在汉斯只觉得自己像是被命运玩弄了一般,真不知该作何表情。

“呼,算了,冷静下来。”

就算再怎么不甘心,事实也不会改变。

弗朗茨·约瑟夫的尸体已经冰冷,躺进了棺材里。

深呼吸,冷静分析接下来的对策吧。

首先,虽然事件的发展过程发生了变化——弗朗茨·约瑟夫去世,而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存活——但“萨拉热窝事件”最终仍然导致了奥匈帝国的愤怒,并没有改变其结果。

不,或者该说,情况甚至变得更加严重了。

“当初仅仅是皇储遇刺就已经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而这次,死的可是统治帝国六十余年的皇帝。”

这不仅仅是皇帝之死,而是奥匈帝国的象征、支柱的崩塌。

奥匈帝国民众对塞尔维亚的愤怒与复仇之心,非但不会比弗朗茨·斐迪南夫妇遇刺时减弱,反而会愈加炽烈。

这一点从奥匈帝国的反应就能看出来——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们在决定是否开战上犹豫了许久,而如今,却已开始积极备战。

“即便新即位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是个倾向和平的温和派,在皇帝遇刺身亡的情况下,他也很难反对战争。”

更何况弗朗茨·斐迪南的身份,仅仅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推定继承人”,并非正统的皇储。

这意味着他的合法性和他的侄子——奥匈帝国最后一任皇帝卡尔一世一样弱,甚至因为他的婚姻并未得到皇室完全认可,导致他在宫廷中的地位并不稳固。

并且正因弗朗茨·斐迪南过去对塞尔维亚的态度相对温和,如果此时他再反对战争,无疑又会严重削弱皇权威信。

在奥匈帝国,皇权威信的崩溃,就等同于帝国本身的瓦解。

毕竟这个国家,本质上是靠皇帝的权威来维系的。

“归根结底,我该做的事情并没有改变。”

既然奥匈帝国已经决定对塞尔维亚开战,那欧洲就已经无法避免全面战争的爆发。

世界大战,已经迫在眉睫。

“让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

一直以来,汉斯为此而进行的努力,如今,终于到了见证最终结果的时候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