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八天后,7月4日,维也纳。

在昏暗的天空下,无数人聚集在一起,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举行葬礼。

相比奥匈帝国皇帝的身份而言,这场葬礼既仓促又简朴,但帝国当前的局势已不容许更盛大的仪式。

——咚!咚!咚!

“谁来了?”

随着沉重的敲门声响起,一名满脸胡须的老修士在卡普钦教堂(Kapuzinerkirche)墓窟深处高声询问。这座教堂自神圣罗马帝国时代起,便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皇族安息之地。

“弗朗茨·约瑟夫·卡尔·冯·奥地利!奥地利皇帝,匈牙利与波希米亚之王,伦巴第—威尼托之王,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加利西亚—洛多梅里亚,以及伊利里亚与耶路撒冷之王!”

“我们不认识此人!”

——咚!咚!咚!

“是谁来了?”

修士再度发问。

“弗朗茨·约瑟夫·卡尔·冯·哈布斯堡!奥匈帝国的皇帝!”

“我们不认识此人!”

——咚!咚!咚!

“是谁来了?”

“弗朗茨。”

敲门的弗朗茨·约瑟夫的侍从,声音微微颤抖,仿佛在述说某种最终的告别。

“一个罪孽深重、可怜卑微的人。”

“......那么,请进。”

吱呀——

经过三次问答,墓窟的门缓缓敞开。

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奥匈帝国的高官与将领们,神色凝重地目送着安放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遗体的棺椁被抬入墓窟。而皇室的女性们,终于再也无法抑制,失声痛哭。

然而,在一旁沉默凝视着叔父葬礼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不,新任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斐迪南一世——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一切都如同噩梦一般。

而这一切的开端,早在1913年6月28日——当他第一次直面棺中叔父的遗体时,便已悄然降临。

......

“护卫到底在干什么......?”

“无可辩解,请赐死!”

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满脸悲痛地喃喃自语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总督奥斯卡·波蒂奥雷克(Oskar Potiorek)满怀愧疚地在他面前跪下。

虽然这次的弗朗茨与上次不同,但他依旧未能阻止刺杀发生。

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并不想责备他。

不,或许该说,他连去责备的心力都没有了。

毕竟,原本今天要访问萨拉热窝的,并非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而是他自己。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观看了汉斯与维多利亚·路易丝的婚礼后,似乎受到了某种触动,开始比历史上的他更为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尤其是竭力提升妻子的政治地位方面。

日前,在哈布斯堡皇室之中,索菲公爵夫人的地位仍低得可怜,甚至还不如一些普通侍女。

但如今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已荣登皇帝之位,再也没有人敢轻视索菲公爵夫人了。

可不管怎样,在过去,每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看到索菲因自己而受尽屈辱,便会感到锥心之痛,充满愧疚。因此他迫切地想要提升妻子在皇室中的地位。

正因如此,6月28日在萨拉热窝举行的军事演习,就成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机会。

更何况,那一天还是他与索菲的第十三个结婚纪念日。

对这对历经艰难才得以结合的夫妻来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因此,在得到急于讨好皇位继承人的波蒂奥雷克的支持后,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决定携妻一同前往萨拉热窝。

“这次的军事观摩,我来代替出席。”

“什么?叔父,可是......”

然而,就在前往萨拉热窝的前一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突然单方面通知,自己将代替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前往。

“哼!难道我的话不中听吗?!”

“......不,陛下。”

面对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充满怒意的声音,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只能压抑住情绪,低头应声。

他的积极行动早已令原本就对他不满的弗朗茨·约瑟夫心生警惕,导致本就不睦的叔侄关系进一步恶化。

更何况,当弗朗茨·约瑟夫得知那名令他厌恶的伯爵家女人竟要随斐迪南大公一同前往萨拉热窝参加军事观摩,他更是怒不可遏,决定亲自前往。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对此深感荒唐,却也无可奈何。

但似乎,萨拉热窝这座城市,对“弗朗茨”这个名字怀有深仇大恨一般。

萨拉热窝,再次拒绝让哈布斯堡的皇族成员平安离开。

“去死吧!弗朗茨·斐迪南!”

嗖——

当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车队行经阿佩尔河岸时,一枚炸弹朝他飞来。

这是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青年波斯尼亚”与极端秘密结社“黑手社”共同策划的袭击。

他们对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日益积极的主张缓和民族关系的举动感到不安,因此策划了此次刺杀。

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前来萨拉热窝的已不是斐迪南大公,而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更糟糕的是,与斐迪南大公乘坐汽车不同,弗朗茨·约瑟夫依旧选择了马车,这使得他无法像原本的历史那样躲避袭击。

轰!!!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皇帝所乘的马车被炸得四分五裂,马匹惊恐嘶鸣,车辆侧翻,弗朗茨·约瑟夫在车厢内剧烈翻滚,狼狈不堪。

“呃呃......!”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尚未丧命。

满头鲜血的弗朗茨·约瑟夫艰难地从残破的马车中爬出。

“那是......!”

此时,在黑手社的成员之中,一名比汉斯还要年轻的青年,目睹了这位染血的帝王。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Гаврило Принцип)。

那个在原本历史上,刺杀了弗朗茨·斐迪南夫妇的恶名昭彰的刺客,此刻因体内涌动的肾上腺素,甚至未及辨认目标,便下意识地抬起手中枪,对准踉跄的老皇帝,扣下了扳机。

砰!

伴随着清脆的枪响,弗朗茨·约瑟夫的额头被贯穿,直挺挺地倒下,当场毙命。

至此,一名“大公刺客”蜕变成了一名“弑君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