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平西军司
孟平在泥阳的表现还是颇令刘羡满意的。
虽然在刚加入军队时,大概是有些水土不服。这个青年出现了一些身体不适的信号,会在训练时很明显地露出疲态,时而有些头晕,时而有些干呕。但他的底子不错,看得出来,平日孟观对他的训练也不少,因此无论是骑马、射箭、刀剑,孟平都有很不错的基本功。只过了半个月,孟平就已经能融入到军营生活了。
而在进入元康八年后,关中的生活依然是平静的。齐万年的大军在解围泥阳后,一直驻留在武功,从粮草运输等动向来看,他并没有要再开战端的意思。根据间谍打探消息,说是叛军在这个冬天也非常难熬。
看来,大饥荒不止饿死了晋人,叛军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粮草问题。毕竟以十郡贫瘠之地,要供养十万以上的大军,显然是极为吃力的。纵使叛军对寻常汉民及部落大掠粮草,也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样一算,在今年夏收之前,叛军应当是没有能力再发起进攻了。
关中的和平能够持续到六月,这个好消息令刘羡心中欣喜,如果孟观能够及时率援军赶到,叛军也就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说去掠夺平民。那也就意味着,至少在今年一年,郡内的百姓能够获得一些收成与喘息,饥荒也就能够遏制住了。
事实也确实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自三月下旬开始,北地郡收获了第一批冬豆,到四五月,小麦也陆续成熟了。膏粱和粟米的长势也很好,原本荒芜的田野,此时已是一片无垠的青纱帐。如果能够顺利收成,今年应当是一个丰收年。
在这个时候,征西军司终于又派人来到了泥阳。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又一轮军事调动要开始了。
而刘羡得到消息,到城门前去迎接的时候,出乎意料地发现,来的使者不是他人,正是前征西军司张轨。
四年不见,张轨还是如当初一样精神炯烁,此时他看见刘羡吃惊的神情,不禁哈哈大笑,下马道:
“怀冲,怎么回事?看你的眼神,我还以为我是一个刚从坟墓里爬出来的死人呢!”
“士彦公,您这是官复原职了?”
“对啊,我又当上了征西军司,怎么,我这个老家伙回来,你不高兴?”
刘羡连忙行礼,笑答道:
“哪里哪里,看到士彦公风采依旧,我刚才就想,有您在,叛军定然是随手覆灭,不堪一击,一时高兴到发痴了。”
张轨听罢,又是一阵大笑,他开怀说道:
“哈哈,能听到怀冲的恭维话,那可是不容易。”
但他随即颜色一变,肃然道:“不过恭维话可不能杀敌。我在洛阳赋闲时,就已听说你在泥阳血战的威名,不知道今日远来,能否得幸,亲眼看一看你的强军?”
“能得到士彦公的指教,求之不得!”
刘羡当然是从善如流,入关以来见到的人物里,张轨算是他心目中第一流的人物。做人做事,都达到了静若沉渊,高山仰止的高境界。当年河东平叛,刘羡从张轨身上受益良多,之后他被槛车送往洛阳,刘羡也深感可惜。没想到今日还能再见,当真令刘羡感到惊喜。
几人当即到泥阳城东的军营内去巡视。
此时李含、索靖都已经带兵返回长安,在泥阳留下的还是五千来人马。这些士卒听到军令,立刻到军营正中的练武场里列阵。
黑压压的军士站满了练武场中的空地,此时正是最酷热的时候,艳阳高照,日光似乎能灼伤人的肌肤,即使有嗖嗖的高风从中穿过,依然让人觉得炎热。但没有军将的命令,他们都站在阳光下纹丝不动。
张轨在刘羡的陪同下从阵列前一一走过,看见军士们在烈日下一动不动,披甲持弓矢斫刀,肃肃然如等待扑食的野兽。忍不住啧啧赞叹,继而对刘羡和张光说道:
“北地健儿身上也似有铁,眼中的杀气也可令敌胆寒啊!可惜,就是瘦了些!”
瘦是理所当然的,这一年来,刘羡令军中将士也一起屯田垦地,粮食却只能勉强果腹,因此军中的许多士卒都饿脱相了。在这种情况下,泥阳士卒还能保持一定的战力,确实是很不容易。
巡视之后,就是接风洗尘,张轨看到宴席上堪称寒酸的菜肴,再见到刘羡作风简朴,不禁再次感慨道:
“国家这几年政策确实失当,真是辛苦你们这些前线将士了。”
刘羡对此倒是习以为常了,他坦然道:
“辛苦倒是没什么,就怕将士们白白丧命,死无所得啊!”
这话顿时引起一片共鸣,这几年,朝堂可谓是昏招不断,就没有过处事得当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前线将士都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什么价值。
哪怕是张光这样向来听从军令为先的人,此刻也有些憋不住了,向张轨问道:
“张军司,今年的战事,你看有指望吗?”
张轨的脸色不变,一路走来,他不知受到了多少相同的质问,都已经习惯了。他也不卖关子,在宴席之上,就说起他此次的任务来:
“我此次前来,只是做一个简短的调查,与一个简单的通报,让大家心里有个准备,更多的详情,等大家到了长安后,我们再和上谷郡公详谈。”
众人闻言,都不禁竖起耳朵旁听注意:“您请说。”
张轨道:“一个是朝廷的物资已经到了,你们把去年的损失,还有今年所需的兵员、粮草、甲仗数目都报上来,下个月,我就把这批物资运过来。”
这是行军打仗的必要准备,刘羡回答道:“士彦公放心,我已经拟定了一份清单,等会就交予您审计。”
张轨点点头,他随即说到第二件事:
“通报的事情也很简单,就在这个月月底,上谷郡公将要带领两万援军进驻长安,整顿一番后,要在下月十五召开军议。”
听到援军只有两万人,在座众人无不露出失望神色,一旁的薛兴不禁问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