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得白,无坚也;拊得坚,无白也。”意思是说,眼睛只能看到石头的白色,但看不出石头的坚硬,此时就相当于石头的坚硬属性藏了起来,也就是说此时只有“白石头”,而不是“白且坚硬的石头”。“

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得其白,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不相盈。”

意思是说,用手摸能感受到石头的坚硬,但却感觉不到石头的白色,此时就相当于石头的颜色藏了起来,也就是说此时只有“坚硬的石头”,而不是“白且坚硬的石头”。

一方出现,另一方就离开了,自动藏起来。也就是说石头不是因为白而坚硬,反之也不是因为坚硬才白。同样,人的高矮也与才能没有必然的联系。

最后公孙龙得出了“坚白石二”的结论,意思是物体的属性是独立于物体存在的,且彼此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这就是“离坚白”学说。

从这些例子来看,名家学派确实有混淆视听的诡辩嫌疑。但在2000多年后,人们发现以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立场,属于逻辑哲学的范畴。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类似于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理论,这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一个独特贡献。

另外,公孙龙提出的“离坚白”学说也与同时代的希腊三贤之一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相似之处。周宗昌认为公孙龙构造了一个相当丰富的关于语言本身的哲学理论。

他的成就并不比亚里士多德逊色,是中国逻辑学理论大厦的真正奠基人。

但可惜的是,由于公孙龙的学说不是帝王之术,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没有贡献,再加上哲学理论过于深奥,被当时的学术大咖们认为是乱世的诡辩之术并加以抨击。

所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名家学说就开始边缘化。而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名家学说更是销声匿迹了。

【一口气看懂阴阳五行大师邹子#历史#小知识#阴阳家】

他是战国时代的超级偶像,列国争相追捧;他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华夏人。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阴阳家大师邹衍。

邹衍,战国末期齐国人,因他善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为“谈天衍”,又称邹子。邹衍将前人的经验总结起来并发扬光大,提倡阴阳五行学说,成为阴阳家学派的创始人。

邹衍曾游学稷下学宫,以学问扬名于世。他到魏国,受到魏惠王出城郊迎的尊敬;到赵国,平原君待之以宾主之礼;

到燕国,燕昭王亲自为他扫尘,听他讲学,为他筑碣石宫,执弟子之礼。与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风餐露宿的待遇相比,邹衍堪称战国时代的超级偶像。

而他创立的阴阳家不仅被司马迁称为诸子百家之首,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也把阴阳家放在了首位。由此可见阴阳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不仅如此,我们所熟知的日本风靡一时的阴阳师也起源于先秦的阴阳家学派。日本在唐朝时期向中国派遣遣唐使,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带回日本,阴阳师开始逐渐流行。

不仅日本百姓从阴阳师那里获得艰苦生活的安慰,日本天皇也从阴阳师那里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决策上的保障。在日本蒙昧时期,阴阳师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因此,阴阳家不仅在中国,也在日本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并流传至今。

以邹衍为首的阴阳家学派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思想核心就是依靠阴阳五行理论。其中的核心学说包括“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

“五德终始说”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行,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转。五行依次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包含着变动运转的观念,即相生与相克。

邹衍最早将阴阳和五行概念结合起来,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的阴阳五行生克学说。

按照邹衍的理论,皇帝之始是土德,因为木胜土,所以代替皇帝的朝代就是木德;因为火生土,所以代替夏朝的商朝是金德;因为火胜金,所以代替商朝的周朝是火德;

因为水胜火,所以代替周朝的秦朝是水德。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解释历史变迁和王朝兴衰。在那个诸侯相互讨伐的战国时代,邹衍的这一学说受到各国诸侯的广泛欢迎。

这种历史观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把新王朝的兴起看作是五行相生的必然结果,适应了建立新的统一王朝的政治需要。后来,秦始皇把“五德终始说”作为秦王朝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

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后世几千年。甚至华夏的传统医学——中医,也包含五行学说,形成了独特的中医体系。

古人片面地认为地球是方形的,我们位于中央,边缘都是海,分为东南西北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不仅指全国各地,还是四邻各族的居住区域。

然而,邹衍却不这么认为。他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由小推大,由近推远,大胆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大九州说”。

按照邹衍的理论,华夏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名为“赤县神州”,意思是邹衍认为华夏其实是世界的1/81,并且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

中国的名称叫“赤县神州”,上古时黄帝以土德王,统辖的区域叫“神州”,炎帝统辖的区域叫“赤县”,黄帝打败炎帝后,统一起来的土地就称作“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是天下九大洲之一,中国之下又分小九州,成为“九州中国”,即大一统的华夏。

邹衍的“大九州说”在战国时代的确是惊世骇俗的。邹衍也是首次提出中国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位海洋理论家,也是第一位挑战传统“中国中心论”的学者。

虽然邹衍从未走出过华夏,也没有读过有关国外地理的书籍,但他的“大九州说”却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世界基本吻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