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雨势并未因他们的努力而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不久,便有消息传来,几处关键路段的便道被洪水冲毁,运输线再次陷入瘫痪。

白天明闻讯,立即带领救援队前往现场。他们冒着大雨,用沙袋、木板和石块,一点一点地加固着受损的便道,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抗争。

在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中,每个人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团结的力量。

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用汗水和智慧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奋战,施工便道终于再次恢复了畅通。

虽然它们依旧显得有些脆弱,但在工人们的心中,它们却是通往胜利的希望之路。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琅勃拉邦的工业落后,施工材料极度匮乏,成为了制约施工进度的又一大难题。

白天明深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另辟蹊径。

白天明亲自带队,深入湄公河半岛进行调研,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发现半岛上虽然缺乏现成的砂石资源,但河流中却蕴藏着丰富的砂石。

于是,他提出了自建砂石生产线的思路,并立即组织人员开始筹建。

经过紧张的筹备和施工,第一条砂石生产线终于在七月下旬投产。

它如同一条巨龙般横卧在湄公河畔,将源源不断的砂石输送到各个施工现场。

紧接着,第二条生产线也相继建成投产,极大地缓解了材料短缺的问题。

砂石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不仅解决了材料供应的燃眉之急,还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工人们看着这些自己亲手建起的生产线,心中充盈着满满的自豪感。

随着雨季的逐渐深入,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但白天明和他的团队却从未放弃过努力。

从班那汉到巴乌,中国工人硬是从湄公河一侧的山体上凿出了一条近30公里的便道,加上改扩建的公路,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120余公里。

临近十月,老挝雨季的尾声带着几分不甘与缠绵,细雨如丝,轻轻拂过湄公河半岛的每一寸土地。

项目部抓住这难得的晴好间隙,全面铺开施工大网,昼夜不息,誓将汗水与智慧镌刻在这片热土之上。

清晨的阳光金黄般撒下,照耀着一派繁忙的工地。八个隧道口前,机械轰鸣,人声鼎沸。

工人们身着荧光背心,头戴安全帽,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

“老李,这边钢筋再加固一下,雨季虽然快过去了,但安全不能放松!”李伟总工眼神锐利,手持图纸,对着正在绑扎钢筋的工人喊道。

老李闻声,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点头应和,随即又埋头苦干起来,手中的铁钳在阳光下闪烁,每一次敲击都显得坚定有力。

不远处,一座即将合龙的特大桥上,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最后的焊接作业。

火花四溅中,他们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舞蹈,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旋转,都精准无误地落在预定的位置上。

桥面上,几位技术人员手持测量仪器,仔细校准每一个细节,确保大桥的稳固与安全。

“大家注意,这座桥是我们项目的关键节点,质量上绝对不能有丝毫马虎!”白天明站在桥边,目光如炬,扫视着整个施工现场。

随着雨季的逐渐退去,湄公河的水位也开始回落,为两座跨越湄公河的特大桥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河面上,几艘大型浮吊船正忙碌地吊装着巨大的桥梁构件,它们在空中缓缓移动,最终稳稳地落在预定的位置上。

河岸边,工人们则忙着清理淤泥,加固围堰,为接下来的水下施工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一个涵洞的施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里空间狭小,作业难度大,但工人们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硬是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了无限的可能。

他们小心翼翼地挖掘着土石方,精心布置着排水系统,确保涵洞既能顺利排水,又能保证结构的稳固。

在项目部所有人的努力下,湄公河半岛八个隧道口、一个涵洞、一座桥梁钻孔共计10个作业面同时推进,跨越湄公河的两座特大桥建设进展顺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