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三年而逝,在这三年的时光里,大乾王朝在萧逸的治理下稳步发展。
第一年,农业生产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因土地分配合理,加之风调雨顺,各地的农田里庄稼茁壮成长。麦浪滚滚,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官府组织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得原本干旱的土地变得肥沃。粮仓逐渐充实起来,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城镇中,商业也日益繁荣。随着道路的修缮,各地的商队往来频繁。来自北方的骏马、皮毛,南方的丝绸、茶叶,西方的香料、珠宝等汇聚于大乾的集市。客栈、酒馆常常客满,商人们在其中洽谈生意,交流各地的奇闻轶事。
大乾的学府也在这期间蓬勃发展。萧逸重视教育,广纳贤才为学子授课。年轻的书生们在学府里诵读经典、钻研学问,探讨治国理政之策。他们心怀壮志,期望有朝一日能为大乾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荆州方面,蔡瑁抵达大乾都城后,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他被安排在华丽的驿馆中,每日都有大乾的官员前来拜访,与他谈论天下大势、文化艺术等。蔡瑁在与大乾官员的交流中,小心翼翼地探寻着大乾的军事、政治等方面的虚实。他看到大乾都城的繁华,百姓安居乐业,军队训练有素,心中暗自惊叹,同时也为荆州的未来更加担忧。他派人加急回荆州,向刘表禀报:“主公,大乾国力强盛,非轻易可敌,望主公早做定夺。”
益州的刘璋在整军练武的同时,积极筹备粮草物资。他亲自监督粮仓的管理,确保粮草充足。张松与扬州孙氏的联络也有了进展,孙氏表示愿意与益州合作,但在合作的细节上仍需进一步商讨。刘璋心中稍感安慰,他加大了对军队的投入,期望能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
扬州的孙策在周瑜的辅佐下,大力发展水师。江面上,一艘艘崭新的战船下水,船头雕刻着凶猛的兽首,船身坚固,装备精良。水师士兵们日夜操练,熟悉水性,掌握各种水战技巧。他们在江面上演练阵法,喊杀声回荡在江面上。
交趾的士燮与蛮夷部落的合作日益紧密。蛮夷部落的勇士们加入交趾的军队,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士燮还组织了商队与蛮夷部落进行贸易,用中原的精美物品换取部落的特产,双方互利共赢。同时,他继续派人打探中原的消息,关注着大乾与其他诸侯的动态。
第二年,大乾开始注重手工业的发展。官府鼓励工匠们创新技艺,烧制出更加精美的瓷器,纺织出更为细腻柔软的丝绸。大乾的瓷器和丝绸在周边地区广受欢迎,成为了重要的出口商品。铁矿业也得到了发展,打造出的兵器更加锋利坚韧,铠甲更加坚固轻便。
在文化方面,大乾的史官们开始编纂史书,记录大乾的建立与发展历程,以及萧逸的功绩。文人墨客们吟诗作画,歌颂太平盛世。宫廷中时常举办文化盛宴,邀请各地的才子佳人前来展示才艺。
荆州的刘表在收到蔡瑁的消息后,陷入了沉思。他召集谋士们商议,蒯越建议:“主公,可先与大乾保持表面的友好,暗中加强荆州的防御,同时继续与其他诸侯联络,等待时机。” 刘表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人向萧逸送去了贺礼,表示对大乾的祝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