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疑解惑纳新生

苏云澜看着眼前那些动摇的学子,心中明白,仅仅是表面的焕然一新还不够,想要真正留住他们,必须彻底打消他们心底的疑虑。

她一边指挥着萧十八少爷指挥着工匠们做最后的修缮,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一边快速思考着对策,那双明亮的眸子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说,今日之事,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这书院瞧着是不错,但…教材呢?我们读书人,学的可是正统的经义,若是学了些旁门左道,岂不是耽误了前程?”孙学子眼珠一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语气中带着一丝挑剔,仿佛非要鸡蛋里挑出骨头。

一旁的周书童也跟着帮腔:“是啊,是啊!还有授课时间,先生的学识如何?这些都得说清楚才是,不然我们怎么敢轻易入学?”

原本已经有些意动的学子们,听到这些问题,又开始犹豫起来,窃窃私语的声音逐渐增大,紧张的气氛在空气中蔓延,仿佛苏云澜之前的努力,就像沙滩上的城堡,即将被一波浪潮彻底冲垮。

苏云澜并未慌张,她早就料到会有此一幕。

她不紧不慢地走到孙学子面前,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眼神却锐利如鹰:“孙学子的问题,问得很好。既是读书人,凡事讲究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说的教材、先生、授课时间,都是关乎前程的大事,自然要慎重考虑。”

她顿了顿,环视四周,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然后缓缓说道:“只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胆量,跟我一起去看看,这萧氏书院,究竟有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呢?”

说完,她便转身向书院深处走去,留给众人一个充满自信的背影。

孙学子和周书童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疑惑和不甘。

他们不相信,这个女人真的能拿出什么真凭实据,能让他们心服口服。

“哼,去看看就去看看,我倒要看看,她能拿出什么花样来!”孙学子冷哼一声,率先抬脚跟了上去,其他学子见状,也纷纷跟上,想要一探究竟。

萧煜寒一直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苏云澜从容不迫地应对着一切

一行人跟着苏云澜,穿过一个又一个庭院,最终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前。

苏云澜停下脚步,转过身,对着众人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

“诸位,请进吧。”她轻轻推开了房门。

映入眼帘的,是堆叠成山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这些书籍并非寻常的四书五经,而是涵盖了天文地理、农耕医术、甚至还有算学和一些新奇的格物之说,装订精美,纸张细腻,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撰的。

孙学子快步上前,拿起一本《农耕新说》,随意翻了几页,脸色渐渐由怀疑转为惊讶,最后变成了钦佩。

书中所述的农耕技巧,比他以往所知的更加精细实用,甚至还配有图解,浅显易懂。

他不禁感叹:“这…这书竟如此精妙!”

其他学子也纷纷围上前去,翻阅着各种书籍,赞叹声此起彼伏。

“这《算学入门》竟如此浅显易懂,我以前怎么就学不会呢?”“这《人体经络图》画得也太精细了吧,简直闻所未闻!”

苏云澜看着学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她指着书架上的一摞摞书籍,语气坚定而自信:“这些,只是萧氏书院教材的一小部分,我们不仅注重传统经义的学习,更注重实用之学的传授,让学子们能够学以致用,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百姓,服务于国家。”

她又详细讲解了书院的课程规划和师资力量,从启蒙教育到专业深造,都做了周密的安排。

不仅聘请了当地有名的儒学先生,还邀请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匠人和农夫,传授实用技能。

孙学子听得连连点头,之前的疑虑早已烟消云散,他拱手向苏云澜行了一礼:“苏院长,是在下眼拙了,萧氏书院,果然名不虚传!”

就在这时,萧煜寒悄悄走到苏云澜身后,为她披上一件外衣。

秋风瑟瑟,他担心她着凉。

“澜儿,辛苦了。”他在她耳边轻声说道。

苏云澜抬头看着他,眼中满是爱意与感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