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交替时,华夏大地宋、金、辽、西夏都打成一锅粥了,到处兵荒马乱,老百姓民不聊生,加之天灾连绵土地歉收,从活人身上刮出油来已经不大现实。所以这刘豫便学着伍子胥、曹操等前辈的样子,索性把黑手伸向了死人。

刘豫同乡,正是自东吴传下来的淘沙司马的后人。于是将自己负责盗墓的官员也命名为“淘沙官”。

《宋史·刘豫传》记载,绍兴二年四月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几年功夫就将两京冢墓发掘殆尽。

随着宋灭元起,明清又至,淘沙司马一脉有的说去往海外的,有的说隐入民间的,也有说被观山太保杀绝的,逐渐消失在盗墓行当中。

但淘沙司马能在短短时间盗遍两京,补上刘豫的“岁币”缺口,自然有其绝门手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技术就是抓沙尝土。

古墓,不管有没有封土层,总得挖开埋人吧。

土弈有生、熟之分。这挖过处理过的土,跟没处理过的完全不同。

他们这一脉,就是善从土层中分辨出来脚下是否有墓,这墓是又哪朝哪代的。只要一搓一闻,底下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冥器,墓主在哪,甚至是男是女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当真神乎其技。

话或许有些夸张,淘沙司马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传人,具体手法更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总之不管怎样,其发掘古冢的诀窍流传甚广,甚至被盗墓行当奉为圭臬。

口诀已经出圈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具体我也不多说,难免有凑字数嫌疑。

······

这群黑衣壮汉换了工兵铲,沿着探洞不停往下斜挖,每隔一米多点,还从侧面再挖一个能藏人的窟窿,每个窟窿里都有一,拿着皮桶往上递着挖出来的土。随着翻开表层黄土,越往下挖倒出来的木炭越多,等人下的只剩一洞口一个,提上来的土已经全是黑漆漆的木炭,那股甜腥气更是越发浓重。

等太阳西斜,这窟窿已经变成一个深达十余米的阔口圆坑,从洞口。

我一晚上没吃没睡,眼皮都困的打架,可又怕睡着被人一枪崩了。索性蹲在翻出来的土堆上,看着他们挖土。见也没人赶我走,就在那鼻子一抽一抽的,嗅着这味道着实有些饿。

孙福生过来把我拉回说:“还看啥看,小心一会把人埋里面。”又悄悄对王鑫鹏说:“鹏哥,现在地洞里有九个当土拨鼠的,外面就三个拿枪。要不咱们...”

王鑫鹏扫过外围三个拿枪警戒的黑衣壮汉,测算彼此距离,沉吟片刻说:“要是顺老弟,孙老弟和白妹子,你们三人能一人放倒一个,加上老子出其不意劫了樊卫伟在手,再堵了洞口或许有些门路。”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