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松软,不消片刻功夫,洛阳铲在众黑衣壮汉手里上下攒动,探杆都快接到第二节了。

而且这些人行动起来极有章法,分为三组,每组三人站成一排,互相之间隔了两米。每次带出来的土,都要仔细辨认,认完也不乱扔,挨个在地上排成一排。

看的众人是眼睛都直了,行当里都知道洛阳铲是倒斗儿用的必备工具,樊卫伟的这些伙计,明显是摸金行当里做土工的好手。

我心道说好给樊老太下葬,也没说是来倒斗的啊?

看这伙儿人绝不是什么只下了一两次墓的生瓜蛋子,自然应该懂得分金定穴之法。就算不懂,真要找什么大墓,按他们如此方法打探坑,每一次都能覆盖十平米的地方。山坳也就拢共几千平米,排成一排全探一遍也废不了多长时间,为何还要让我掺和进去?纯属好玩吗?

不由暗自惊心,他们每次下铲带出土来,我都蹲在近前盯着仔细看,生怕他们打出来什么,又怕他们打不出来。打出来还得让大伙做探洞的排头兵,打不出来,小爷我肯定被一枪开瓢。脑中不停想着,要说些什么话,才能保住自个一条狗命。

就见探坑越打越深,等探杆打到五米,带出来的土已经从黄褐色变成黑色,两土之间界限分明,那壮汉连忙对樊卫伟喊着:“樊哥,出黑了。”

樊卫伟过来用手一捏,黑土立马碎成沙状小块,随风落下,又闻了闻,点头道:“是唐的。”

我就在旁边,鼻腔充斥着一股子甜腥味,还以为樊卫伟说这土里面有糖,定眼一看,脚下的黑沙好像不是红糖,更不是土,而是被湿气浸透了的木炭碎渣。

当时我还没正经入行,不懂封土与古墓之间的联系,后来回京城从老瘸子那里闲聊时才听说了一二。

盗墓行当有一门,名叫淘沙司马的流派。这一脉自汉末发端,乃是孙权搞得一个“经济”部门,其作用和曹操所制“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一致,取大浪淘沙使见金之意。

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离态存在的单质金,一般混杂在沙粒中。只要将其从沙子中分离出来即可。古人常采用“沉淀法”进行生产,最常见的是将金沙放在专用筛子里过滤出金粒,即所谓“淘金”,或“淘沙”。专门从事金子生产的人,便叫“淘金者”,或“淘沙者”。

后东吴被灭,淘沙官就此沉寂。

再后来,北宋末年,金国在南下之初,就将的河北西路提点刑狱名刘豫,扶植为傀儡皇帝,国号“大齐”并建都大名。本也没想到这么容易就灭了北宋,等金军破了汴京城,给徽宗老儿行牵羊礼牵到东北去。也忘了刘豫这茬,就让他当炮灰,充在南宋与金国之间。

虽说刘豫此人是个傀儡皇帝,兵权基本没有,但顶着一顶皇帝的帽子,天天一帮人对着自己磕头作揖的,也算过了一把皇帝瘾。不过这瘾可不是白过的。每年刘豫都必须向金国缴纳大量的“岁贡”,数量之大按现在的话说应该叫“天文数字”了。

据传说大齐立国之初,每年须要向金国上缴的年贡仅黄金便需一万五千斤,白银五万斤,另外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布匹、粮食、牲畜等其他东西,这个数字比起当年北宋给契丹的“岁贡”还要翻上好几倍。

没钱如何是好,难不成再被牵羊礼牵一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