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喧哗?”

“请您快出来看看!出大事了!”

看着士兵苍白的脸色,恩维尔和凯末尔对视了一眼。

——骚动声四起。

两人迅速走出营帐,发现奥斯曼士兵们全都表情凝重,围在一台德国制造的收音机旁,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这是怎么回事......”

【嘶——沙——再次播报最新消息。】

恩维尔正准备开口询问,然而收音机里传来的声音却打断了他。

随即,所有在场的土耳其人都听到了一个比任何消息都更加震撼的通报。

【刚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希腊正式向奥斯曼帝国——嘶——宣战。四国组成“巴尔干同盟”,向奥斯曼帝国提出要求,但遭到拒绝......】

“这些狗娘养的!”

砰!

恩维尔怒不可遏,甚至一时忘记了对德国和英国的怨恨,忍不住抬脚踢翻了身前的椅子。

随着无辜的椅子滚落在地,凯末尔则满脸焦急地拦住了他。

“恩维尔,发怒稍后再说,我们必须立刻返回本土!”

巴尔干所有与奥斯曼帝国接壤的国家,如今皆已亮剑。

更糟糕的是,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居民大多是基督徒,征兵困难。而希腊海军的存在,更是使得他们难以从安纳托利亚和中东地区调动援军。

他们必须尽快撤回!

“可......那利比亚怎么办......”

“利比亚必须放弃!我们无法同时在利比亚和巴尔干打两场战争。”

穆斯塔法·凯末尔的话语沉重而果断。如今,奥斯曼帝国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余力再与意大利争夺利比亚了。

事实上,利比亚已经无关紧要了。

他们的祖国,奥斯曼帝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

轰!轰隆!!

当伊斯麦尔·恩维尔、穆斯塔法·凯末尔等人在利比亚的奥斯曼军队开始匆忙准备撤退时,巴尔干联盟已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并毫不迟疑地向其领土发动猛攻。

打响第一枪的,是曾被誉为“巴尔干的普鲁士”的保加利亚。正如他们豪言壮语所言,保加利亚军队集结了近六十万大军,雷霆万钧般席卷而来。

“保加利亚的儿郎们,继续前进!前进!再前进!对土耳其佬仁慈是奢侈,让我们毫不留情地碾碎他们!”

“荣耀属于大保加利亚!”

在保加利亚沙皇兼总司令斐迪南一世的授意下,由实际指挥官米哈伊尔·萨沃夫(Савов, Михаил)中将率领的保加利亚军队高喊着口号,越过国境,直扑色雷斯与马其顿。

奥斯曼帝国仓促集结约十一万东部军迎战保加利亚军,但他们不仅在兵力上处于劣势,更要面对的是巴尔干联盟中训练最精良、装备最先进的劲旅——保加利亚军队,想要不败退,谈何容易?

更糟糕的是,这场战争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无异于背刺——他们本仍在与意大利交战,却未曾料到巴尔干诸国竟趁此机会发难。

如果敌人只有保加利亚一个,奥斯曼帝国或许还能倾尽全国之力应战,但可惜,他们的对手不止一个。

紧随保加利亚之后,塞尔维亚与希腊亦从北部与南部同时向奥斯曼帝国境内推进,气势汹汹。

“前进吧,塞尔维亚的勇士们!夺回我们失落的圣地——科索沃!”

“塞尔维亚万岁!”

在名将拉多米尔·普特尼克(Радомир Путник)的指挥下,塞尔维亚出动了多达二十五万大军,与黑山军、保加利亚援军协同作战,迅速向斯科普里和科索沃挺进。

奥斯曼帝国调派二十万西部军迎战塞尔维亚,然而战局与东部战线如出一辙,他们同样被塞尔维亚军步步逼退。

“终于到了洗刷1897年战争耻辱的时刻了!前进吧,希腊!天佑吾等!”

虽兵力不及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希腊仍然集结了约十二万军队,在王储康斯坦丁的指挥下,从伊庇鲁斯和色萨利两线进攻。

尽管兵力不足令希腊陆军战斗稍显吃力,但他们得到了当地反奥斯曼势力的支援,使得战事进展相对顺利,奥斯曼驻军的防御阵地不断失守。

而希腊的真正王牌,是他们那支受英国海军亲自训练、战斗力不容小觑的现代化舰队。

在未来的希腊第二共和国首任总统、海军上将帕夫洛斯·康托里奥蒂斯(Πα?λο? Κουντουρι?τη?)的率领下,希腊海军驶向达达尼尔海峡,对其进行封锁,并开始掌控爱琴海。

奥斯曼帝国急忙派遣舰队迎战,但在埃利海战与利姆诺斯海战中连遭惨败,反而将爱琴海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希腊。

至此,奥斯曼帝国彻底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

他们想要支撑下去,但兵力捉襟见肘,防守区域却过于广阔。

奥斯曼帝国唯有如克里米亚战争时那样,寄希望于列强的干预。然而,列强的态度却并不乐观。

【汉斯·冯·乔外长:德意志帝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尽快结束巴尔干战争。】

【法国强烈谴责战争,同时宣布不会介入冲突。】

【英国表示支持奥斯曼帝国,但强调和平解决战争才是首要任务。】

俄罗斯作为巴尔干联盟的幕后推手已无意调停,而德国、英国和法国也只是表面上呼吁和平,并且暗地里各怀心思。

德国与英国在汉斯的主导下,秘密利用其在巴尔干联盟内部的棋子——希腊,以图牵制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

法国则认为当前战争准备尚不充分,不愿卷入可能引发列强大战的巴尔干冲突,因此选择袖手旁观。

在列强各怀鬼胎的同时,奥斯曼帝国的败势愈发明显。

希腊海军的封锁使得欧洲与亚洲的联系被切断,陆地上则节节败退,最终退守至君士坦丁堡附近,在查塔尔贾一带构筑防线,勉力抵挡保加利亚的狂攻。

终于,1912年6月,在列强的调停下,奥斯曼帝国接受谈判,派代表前往伦敦,以结束战争。

“哈,和平条约?这分明是投降书!这些该死的政府官员,我决不会放过他们!”

“恩维尔贝伊,请冷静!”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场战争的终结......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