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啊啊啊啊──!”
1911年9月14日。
在四面八方的旁人尖叫声中,彼得·斯托雷平艰难地睁开了双眼。
“咳......咳......最终还是落得如此下场吗。”
斯托雷平一边怨恨着将自己性命如此夺走的上天,一边又因终于可以摆脱这混乱苦痛的世界而感到一丝解脱。
死亡,并不可怕。
说实话,他早已知道自己的结局不会太过安稳。
“只是......就像当年的亚历山大二世一样,我拼尽全力、不惜放弃首相之位推动的俄国改革,恐怕又要化为泡影了吧。”
斯托雷平在心中低语,往昔的画面如走马灯般浮现脑海。
...
1911年3月4日,俄国议会——杜马陷入了一片混乱。
斯托雷平自担任首相以来倾尽心血推动的土地改革法案,最终还是被他的政敌——保守派贵族议员们否决了。
“这简直荒唐至极!若是想要阻挡法案,就该堂堂正正地站上讲台发表反对意见,而不是在背后搞这种卑劣的阴谋诡计!”
怒不可遏的斯托雷平爆发了,愤怒的咆哮回荡在议会大厅。
事实上,这次法案被否决,完全是保守派领袖彼得·尼古拉耶维奇·杜尔诺沃(Пё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Дурновó)在沙皇默许下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
“不行,不行......我不能就此放弃。”
尽管亲眼看着法案胎死腹中,斯托雷平却不愿罢休。
此刻,支持改革的议员们满腔愤怒,激动地同保守派议员争吵不休,甚至挥拳相向,杜马内一片混战。趁着这场混乱,斯托雷平开始全力思索破解之法。
...
第二天清晨。
斯托雷平亲赴叶卡捷琳娜宫,向尼古拉二世递出了最后通牒。
要么接受他的辞职,要么解散杜马三天,在此期间通过土地改革法案。
他利用的是俄国法律第87条,该条款允许沙皇在议会休会期间强行通过特定法案。虽然该条款本意是为选举或节假日等紧急决策设立的,但斯托雷平毫不犹豫地将其作为政治工具。
这无疑是一种钻法律空子的手段,等同于无视杜马的权威。即便是沙皇本人,也未曾料到斯托雷平竟会采取如此激烈的举措,一时之间进退维谷。
“孩子啊,听从斯托雷平的建议吧。若你心中尚存对他的感激之情,就该接受。”
面对斯托雷平誓要推进改革的坚定意志,以及太后亚历山德拉的支持,尼古拉二世最终让步,接受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虽然保守派贵族们极力反对,斯托雷平仍以辞去首相之位为代价,成功护住了法案。
时间流转,转眼已是9月。
然而,尽管他早已递交辞呈,斯托雷平仍暂时挂名首相——只因性格优柔寡断的尼古拉二世,半年过去仍未决定继任者。
不过,这一切都将结束了。
“待到继任者敲定、正式卸任之后,就带家人去乡间别墅休养一段时间吧。”
但他不会就此远离政坛。
俄国的改革,绝不能在此刻停滞。
...
“欢迎您,斯托雷平首相。”
“奥尔加殿下,塔季扬娜殿下。”
正当斯托雷平燃起对未来的期待之时,沙皇的长女奥尔加女大公和次女塔季扬娜女大公向他亲切地打招呼。
今晚,斯托雷平将在基辅歌剧院——即后来的乌克兰国家歌剧院,与尼古拉二世及其两位女儿共同欣赏根据普希金原作改编的歌剧《萨旦王的故事》。
虽已递交辞呈,但此刻的他仍是俄国首相。
因此奥赫兰卡(俄秘密警察)曾向他示警,称有刺杀阴谋正在策划中,并劝阻他前往歌剧院。
可斯托雷平对此毫不在意。
若要害怕那些虚无缥缈的刺客,他又怎能在无数次暗杀中活到今日?
...
“去死吧!斯托雷平!!”
砰!砰!
“呃......!”
“呀啊啊啊啊!!”
斯托雷平对自身安全的漠然,最终以两颗致命的子弹作为代价。
持枪刺客是无政府主义者——德米特里·格尔什科维奇·博格罗夫(Дмитр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Богров)。此刻,他已被脸色惨白的卫兵们死死压在地上。而斯托雷平则满身鲜血地倒下,旁边的沙皇女儿们也惊叫着晕了过去。
“哈啊......哈啊......”
“斯托雷平!”
尼古拉二世慌乱地跑到斯托雷平身边,而斯托雷平则抬起头,看向这位正不知所措的沙皇。
啊啊......可怜的皇帝啊,你竟不自知,自己正如扑火的飞蛾一般。
若是你能对我再多一分信任就好了。
斯托雷平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尼古拉二世,最后低声呢喃:
“能为陛下而死......实属荣幸......”
至此,俄国帝国最后一位伟大的首相,闭上了双眼。
......
斯托雷平死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他的死本就在预料之中。
‘虽然早就断言他会死,但说实话,还是有点忐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