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杨云帆率先起床,用炉穿子将炉子捅开,因为东北的炉子晚上是要用湿煤将其封住,只在上面留一个通空气的眼,这样炉子能缓慢的燃烧一宿,保持热度。
而湿煤是用东北的一种黄土,和煤面子加水混合搅拌在一起,这样增加了煤的粘性,也更加耐燃烧,而一般炉子都放在外间屋,所以也不用怕煤气中毒,这种炉子是用砖头砌在地上的,专为烧暖气用的炉子,所以叫地炉子。还有一种站立式的炉子,是放在居住的屋里使用的,叫站炉子。这种炉子灰太大,后来改用暖气片后,被弃用了。
炉子捅开了,水也烧热了,屋里的温度也慢慢升起来了,杨云帆才叫曾黎起床。
东北男人大都很宠老婆,前世杨云帆的父亲也是这么做的,那时候气候更加寒冷,人们生活困难,也舍不得买煤,虽然东北产煤,但大多数的煤炭都运往关里,支援国家建设,煤在当地也是稀罕物,普通的老百姓只能烧一些木头,苞米棒等一些东西取暖,即使买些少量的煤,也只能在过年的时候用,也舍不得整晚都烧它取暖,所以早上起来的时候会很冷,男人心疼妻子和孩子,便早些起床,将屋里的炉子升起来,等温度上升之后才叫妻子和孩子们起床。
而这些跟怕不怕老婆没有一点关系,这只是作为一个男人应该做的。而且是杨云帆前世是一个穷人,这一世,即使他再有钱,他也不想改变这个作风,因为他认为如果两个人真心相爱,你付出的爱是会有回应的,因为你有钱了,便对妻儿不管不问,这也不是一个男人所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只需要用爱浇灌的。
当曾黎起床后,看一切都为她准备的妥妥当当,心里很是感动,从后面将杨云帆的腰紧紧抱住,头贴在他的后背上,轻轻的说:“帆,我在想,咱们就在这这样安安静静的生活下去,男耕女织,远离城市的喧嚣,我想生活也一定会很美好。”
杨云帆转过身,将她的头拥在自己怀里,说:“等我再老一些,不想再奋斗了,咱们就回东北来,过一些田园生活。”
曾黎说:“我真的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
杨云帆哈哈大笑:“可别,我可不希望那么早就老了。”
二人回到杨家,刚吃完早饭,帮忙的人已经到了。
杨云帆和杨爸迎了出去,杨云帆热情的和众人打着招呼,像杨云帆这种常年在外返乡过年的孩子,回村见到人一定得热情,还得先打招呼,不然人家一定会说你,这是有钱了,见着人都不知道说话了,因为东北孩子从小得到的教育,那就是见人得说话,要尊重长辈,如果家里来人,屋里坐位少,你就得站着,吃饭上不去桌那是基本操作,你都不许在旁边晃悠,因为你晃悠的目的是啥,不就是想上桌吗?一边玩去吧,等人家吃完了,你在吃。
甚至小孩在别人家玩的时候,人家如果吃饭了,你必须赶紧回家,要不人家让你吃还是不让你吃,那时候都穷,你吃一口,人家可能少吃一口,大家都很注意这个事,如果你敢在人家吃,回来肯定挨揍,所以东北虽然人粗犷,但礼节一点不许差。
杨云帆也换了一身方便点的衣服,和众人前去抓猪,猪是在村里一户人家买的,个人养的,不是养猪厂,杨爸早小就瞄上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