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赵祯临朝,于垂拱殿上接见西夏使臣。

十几名西夏使臣大摇大摆进殿。

主使野利遇乞,副使拓跋延回。

一众使臣头顶均体剃发,两旁头发披散。

这是李元昊为了建立自己的文化,颁布秃发令,旨在有意将党项人和宋人、辽人区别开来,且李元昊第一个带头剃发。

无论是党项人还是汉人,只要是西夏国民,均需剃发。

“大夏特使野利遇乞,参见大宋皇帝陛下!”

野利遇乞嘴角挂着一丝轻笑,虽不敢当面表示大宋天子的不公,但神色却显得格外的傲慢。

眼看党项人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另一个国家的臣民,大宋群臣均愤慨不已。

赵祯更是气得脸都绿了,野利遇乞对他这样的称呼,无疑是在打他这个大宋天子的脸。

毕竟,大宋在政治上还没有承认夏国的独立,那么党项人就还是大宋的臣民,而非夏国人。

“野利将军,我大宋尚未承认党项部落的独立,你便还是大宋臣民,何以如此称呼吾皇陛下?”

包拯率先站出来,愤然反击。

虽然包拯心里也清楚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但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党项人随意践踏大宋的尊严。

野利遇乞嘴角勾起一丝轻笑,显得极为不屑:“不知这位是……”

“本府开封府尹包拯。”包拯不卑不亢,正色回应。

一众西夏使者听到是大宋百姓口中的包青天当面,不由侧目。

包青天的大名,便是党项人,也如雷贯耳,妇孺皆知。

哪怕他们打心眼里瞧不起懦弱的汉人,但对于包拯,却是一个例外。

对这位一心为民,又多次硬刚大辽的青天大老爷,也要竖起大拇指,由衷敬佩。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大人,失敬失敬!”

野利遇乞拱了拱手,对包拯的恭敬,甚至超过了龙椅上的赵祯。

党项人和契丹人在这方面似乎有着一个共同点,对人对事都无比纯粹,没有太多城府,心里想什么,几乎都写在了脸上,不会掩饰。

群臣瞧着野利遇乞对包拯的态度,手心里都不由捏了一把冷汗。

在他们看来,这就公然的挑拨大宋君臣关系,先把包拯架在火上烤的节奏啊!

好在赵祯也不糊涂,知道包拯名声在外,包青天的大名甚至一度盖过他这个天子,更加明白,此乃党项人的挑拨之计,他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更何况,现在的主要矛头是党项使者,作为天子,就应该有包容天下之心,而非包拯。

否则的话,他这个天子岂不是显得太小肚鸡肠。

所以,赵祯没有说话,群臣也都选择沉默,静观其变。

包拯也是淡然一笑,没有过多理会。

既然党项人以礼相待,他也没理由为此翻脸,说道:“耶利将军过奖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