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一九九六年七月初,4-1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余波,总算基本过去了,随着境内煤矿和涉煤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几十万古城人民的生活也渐渐重回了正轨。
帮助郭秋花把北方公司的事情理顺后,我把精力转移到煤窑上。最近几天,大部分时间待在山上,协助孙建成和郭小虎组织复工复产,排除井下巷道和工作面的安全隐患。
停产的时间比较长,由于地压的影响,巷道顶板和煤壁有可能发生变化,原来支护的矿柱有可能出现压折或卸压的情况,巷道煤壁也可能会因为片帮,出现空顶现象。
正式出煤之前,要先把这些隐患处理好,该换矿柱的换矿柱,该重新支护的重新支护,煤壁和顶板落下的浮煤和矸石也要提前清理干净,给在井下作业的矿工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
宝龙矿和山梁矿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矿井,生产系统完全不搭边,但实际上两个矿共用了同一套管理班底,大部分事情由孙建成说了算,费用支出控制在春草一个人手里,只不过民工工资和生产成本是分别核算的。
这种管理方式的好处,一是大大减轻了我的工作量,山梁矿和郭小虎有什么事,会先跟孙建成商量,老孙决定不了的,再向我汇报。
二是能减少管理和生产辅助工作的工作量,节省不少费用。比如采购矿柱和其他生产物资时,两个煤矿可以捆绑在一起,通过较大的购买数量,争取到更优惠的供货价,而且还可以实现物资的互通有无,以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受制于生产系统条件的限制,经过去年年初对运输系统的全面改造后,宝龙矿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我对老孙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把月产量维持在六千吨以上,安全上不发生事故就可以。
新建的宿舍浴池食堂投用后,山梁矿职工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宝龙矿还要略胜一筹。因为沿用了以前的两班生产,工作时间比较长,山梁矿民工的收入,比宝龙矿也高出一截,因此那些四川籍民工再也没人嚷嚷要回宝龙矿。
我和郭小虎商量,想让山梁矿也改成3x8小时工作制,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但这个方案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
那些川籍民工说他们身体很棒,一天干十来个小时的活完全受得了,不同意减少工时间,因为那样一来,他们每月将少挣两三百块钱。
看大家态度坚决,加上山梁矿到自己手里后,正常生产时间满打满算还不到一个月,从井下到地面的整个生产系统,还有很多短板要补,有不少潜在的安全隐患亟待排除,所以我暂时放弃了改变作业班次的计划,要求郭小虎再招些民工,在两个生产班外,单独组建一个维修班,专门负责排除隐患,弥补之前的缺陷,完善生产系统。
老曹那个混蛋透顶的前老板,把抠门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为了少花钱,不但给民工提供的生活条件极其糟糕,在生产环节上也是能凑合尽量凑合,在对小煤窑而言,除过人工费之外,支出最多的支护材料的选用上,也不愿多花一分钱。
矿柱买的是最细的,应该用钢丝网挂顶的地方,用的是当地山民用荆条编制的笆片,如此之类的情况比比皆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