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师参谋长郭炳祺少将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那些激战的日子:11月5日,他在象鼻山上的炮兵对七星岩方向的日寇展开猛烈射击,但日寇以燃烧弹回应,将象鼻山的树木和建筑化为焦土。到了11月6日,七星岩及其周边山头均沦陷,桂军被迫退入山洞,继续展开顽强抵抗。11月7日,日寇施放烟幕弹和火焰喷射器,烧毁了防御工事;紧接着,又施放了毒气……
郭炳祺将军在日记中字句异常沉重与悲痛,他写到:“师部无计可施”,“我们真没有办法了”。到了11月8日,七星岩的联系已经中断,但枪声仍在继续,意味着桂军的抵抗尚未停止。11月9日和10日,七星岩方向的情况变得扑朔迷离。
覃团长率领391团幸存弟兄以及其他参战的民团弟兄共计1000余人退入了七星岩洞,而鬼子则丝毫不顾廉耻的抓来了山下村民喊话投降。七星岩内的官兵奋起打了一波反冲锋,将鬼子全数击毙,村民们也趁机逃散了。
11月8日夜,鬼子又在岩洞外烧火放烟,试图将岩内的我军逼出来。但七星岩洞非常深,桂军战士们还有地方继续退守。
11月9日,鬼子对七星岩内守军使用毒气弹,最后仅有少数战士成功突围,绝大多数都不屈的战死在了岩洞中!战后,省主席黄旭派人进入岩洞内探查,发现尸体共计823具,其中大多数依然保持着临战状态。如重炮般撼动人心,透露出不屈的中华魂。
老兵骆首瞻作为桂林保卫战的见证者,其记忆虽然模糊,但对于七星岩的情景记得非常清楚。在鬼子的狙击、火攻和毒气攻击下,391团的战士们在岩洞内互相搀扶,用尽最后一丝力量抵抗。团长覃泽文本想与七星岩共存亡,身边的桂军弟兄劝说,与其这样做无谓的牺牲,不如突围出去归队,还能多杀几个小鬼子,等他率众突围回到漓江西岸时,仅剩三人了。
七星岩失陷后,漓江东岸的阵地纷纷落入敌手,鬼子开始过江。漓江虽然狭窄,但成为了日寇不可逾越的红线。当密集的鬼子们用快艇和竹筏渡江时,桂军和民团士兵陈兵在西岸,展开了英勇的阻击。桂军弟兄凭借良好的枪法,尤其是那些神枪手,瞄准了小鬼子的划艇手,一枪一个准,逼得小鬼子只能用尸体来阻挡子弹。
老兵骆首瞻回忆,若是有炮弹,那些竹筏和快艇就是好靶子。可惜的是,炮弹已所剩无几,甚至有很多都是臭弹,里面填充的竟是沙子,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鬼子企图用机枪和竹排强行过河。但在这紧急关头,来自上游的民团战士乘着竹筏勇猛冲击,他们手持长矛和土枪,准备与敌人拼死一搏。
面对这样的抵抗,日寇只得调转炮口对准勇敢的民团士兵。竹筏被炮火打成碎片,士兵们落水,但仍然奋不顾身地向日军冲去。此时,西岸的桂军趁机组织反击,逐渐将鬼子逼回河对岸。
据桂林城的老人们所述,那一天,漓江上漂满了中日双方的尸体,血染漓江,河水几乎凝固,水流不动了,死尸也不动了,小鬼子的竹排和快艇划不过去,就又退回了东岸,桂军和日军隔着漓江互相射击。
日方的史料记载,当天强渡漓江的日军共有两个大队,只有300余人逃回。而在那一天,1700多名日寇与无数民团战士的尸体共同漂浮于漓江之上,那些无名的广西民团战士,他们的姓名虽不为人所知,但英勇的事迹却永载史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