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在多年前就有意识想要了解保险,当时她想要买重疾险。那时候她身边 只有一个中学同学的老公从做避雷针的技术转做了保险。他在一家外资的保险公司工作。那时候保险代理人制度还不是很被认可。有的人在说做保险的都是在做传销。林丽当时也并没有对这个行业有了解。
她自己在排行前三的几家保险公司的官网查了下产品,发现大公司的重疾险保费都比较高,在一万以上。这个同学的老公当时不是和她谈重疾的保险观念。而是谈存钱的观念。
这个同学口才很好,借着与林丽当时关系不错,就在影响她,经常约她逛街或者去他们家吃饭。他们夫妻俩做得一手好菜,每次去他们家吃饭,都是至少有十个人以上。
当时同学在逛街看衣服的时候,就给她灌输积少成多的存钱观点,说可以每个月存几百,一年下来就存了好几千。林丽也认同这个观念。
她也问了这个同学的老公,他们公司还没有纯粹的重疾险。他给她推荐的是投资连结产品,说可以根据自己投资偏好及对风险的预期,来配比不同的投资产品的组合。里面会有保守型、进取型、稳健型产品的配比。
当时还带着林丽在周末去他们公司听了讲座。那时候林丽单身,手里还是有一些结余的钱的。平时加班比较多,没有怎么花钱。网购在那时候还没有很时新。
林丽认可强制储蓄的观念。在听了讲座后,就接受了他的建议,投保了一份每年4000元的投资连结保险。到了第二年,刚好遇到了全球金融风暴。进取型的产品收益率是负数。林丽也及时调整了产品的组合。
但是她看了系统里的保单利益,她两年投进去8000元,账户里只有不到2000元。她当时认为这个产品投越多钱,亏得越多。于是就要求退保。但是她也怕同学的老公难做,还问了他退保,对他业绩有没有影响?
那个同学的老公也做了退保的挽留,不过林丽还是坚持要退保。她还请了这个同学和她老公在北海渔村喝茶,就为了让对方心里好受一些。于是很快就办理了退保手续。
过了两年,市场上终于有既有保障又有收益的万能险出来了,那时候万能险账户利率还有7%左右。林丽在丁羽给她讲了之后,听说其中可以保障30种重疾。她果断就投保了一份每年保费6000元的。她当时感觉这才是适合她的,符合她需求的保险。
她自己也是在投保保险时走过弯路的 ,也是说过退保就是为了止损。因此在她自己做了保险后,都会很负责地给那些朋友们选择和配上符合他们需求的保单。
在她第一次遇到有客户要求退保的时候,那个客户当时认为投保终身保障的重疾险不划算,保费贵,最后所交保费和保额持平。林丽也给他解释了,按照他35岁的年龄,投保的费率就是这样的。
但是那个客户在第二年就后悔了,说一年9900元的保费,太贵了,还要交30年,最火也就比保额多3万。他还不如买消费型的重疾险。他之后交的越多,亏得越多。林丽当时很希望他把第二年的保费先续保了,再退保。那时候也不懂得公司的退保规则。如果他先续上第二年,过几日退回,就不影响自己的继续率,客户刚交进去的第二年的保费,也可以有可能通过 退费的操作退回来。
结果,她自己的继续率被影响了,她当时也太实诚了。如果换成老业务员,一定会先劝客户交进去,过几日退出来就好了。对客户也没有损失,对业务员的继续率和继续率奖金也没有影响。
那时候的客户还是比较简单的,退保就按合同条款退保,并不像之后几年的客户那么多门路,还想着要去和保险公司拉扯,看看能不能多退一些。
当年她做新人那几年,就遇到了两个客户退保。其中一个是交了一年后退保,另一个就是 犹豫期内操作退保。这两个客户都是她的中学同学。
在犹豫期内退保的那个客户是因为老婆不同意。认为生活压力大,还要每年交5000多元的保费。于是林丽帮他操作了犹豫期内退保,交进去的保费都退出来了。那个同学也很不好意思。
过了五六年后,这个同学跳槽去了一家大型的医疗器械公司做研发,收入还可以,可能对于当年的退保他还一直记得。当时看到林丽的朋友圈发了定期重疾险,就是那种消费险,30万重疾保额,保120种疾病,交十年保费保十年,没有现金价值的产品。按他年龄每年保费2900多元。
这个同学很主动就联系了林丽,要买这种保险。当时林丽也很意外,担心他之后会不会退保,还多次确认是否就是要投保,有没有想清楚,建议他想清楚再投保。
没想到这个同学这次很坚决地说要投保,就这样投保了这份保单。在送保单的时候,林丽见到了这位多年未见的同学,感觉他中年过得还是比较辛苦的。两鬓已经白发了。他说住在龙岗大运城那片,前两年换了一套百来平方米的房子,现在房贷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二胎的女儿才两岁。
这个同学家里人的保单都是买了消费型的保险,重疾险保额都有三五十万,保费每年每个人也就三千来块钱。林丽猜测他账面上年收入还可以,估计花销比较大。看他头发都熬白了,他说每天早晚上班下班都是坐公司大巴,从龙岗来南山上班,大概车程两小时。晚上都是九点后才坐公司大巴回家,那时候不堵车。他们公司有食堂,这样他可以不用在家吃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