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泉道长伸出手,将两指轻轻搭在顾行舟的手腕上,神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专注,手指在顾行舟的脉搏上缓缓移动,仿佛在感知某种微妙的变化。几息之后,他缓缓地松开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兴趣。

道长沉思片刻,低声自语道:“奇哉,这种脉象……”

顾行舟见状,心中略有不安,忍不住问道:“道长,我的脉象如何?”

悯泉道长凝视着他,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顾先生,你的脉象确实很奇特。依照《黄帝内经》的理论,你的脉象表现出‘浮沉不定,虚实无常’,如同气血在经脉之中往复奔流,却又不循常规。按理说,这是阴阳失调、气机紊乱的征兆,然而你的脉象却又有极强的震动感,仿佛在阴阳两极之间剧烈转化,如太极图的阴阳交替,却始终未能达到平衡。”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种脉象,《难经》有言,称为‘真气逆行,三焦不调’。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体内经络受阻,真气不能顺利运行。更奇怪的是,你的脉象似乎经历过剧烈的内外冲击,却未见一般重创留下的气血亏虚。”

顾行舟听得一头雾水:“道长,这意味着什么?”

悯泉道长略显激动,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脉象,顾先生的体内似乎有着非同寻常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又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若按照道家的理论,这种脉象可能是某种特殊的内功修炼或者天生异象所致。你所经历的失忆,很可能与此相关。”

顾行舟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疑惑:“道长,这会对我的身体有危险吗?”

悯泉道长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几分严肃:“这并非普通的病症。你的情况极为罕见,但并无明显的生命危险。相反,这种脉象或许意味着你拥有某种极为特别的潜力。只是,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观察,才能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紧紧盯着顾行舟,仿佛在思索着什么:“顾先生,我希望你能留在道观之中。灵源观虽然简陋,但这里环境清静,适合调养身体。我愿意尽我所能,用道家的方法为你调理气血,帮助你恢复记忆。”

顾行舟有些犹豫,他不确定是否应该留下来。他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不安,但同时,他也感到了一种潜在的机会。他看着悯泉道长诚恳的神情,终于说道:“多谢道长好意,我暂且留下来吧。”

悯泉道长闻言,面露微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欣喜:“如此甚好。顾先生在此静养,或许正是天意使然,既是你我的缘分,也是与这道观的缘分。你不必拘束,只管在观内自在行走,也许在某处景致或气息中,会有记忆浮现。”

他顿了顿,目光愈加凝重,仿佛带着一股深沉的求索之意,缓缓道:“实不相瞒,我对你的脉象十分感兴趣。几十年来,我诊脉过无数,却从未见过如你这般奇特的脉象。它仿佛蕴藏着某种未解之谜,像是天地间有意为你设下的一道屏障。如果能窥得其中的奥妙,对我探求大道,或许大有裨益。”

顾行舟见道长如此专注,心中微微松弛,露出一丝笑意:“道长,您的医术和道心都让人钦佩。若能在此多得您的指点,也是一种幸运。”

悯泉道长微微点头,眼神深邃,透着一种虔诚的光芒:“顾先生,你有所不知,我自幼修道,常以《道德经》为指南。正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有其法则,人也有其脉象。你的脉象似虚而实,似乱而有序,就如同《黄庭经》中提到的‘虚心实腹’,显现出一种不为常人所知的气韵。”

他停顿片刻,目光更显执着:“《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你的脉象虽不合常理,却不显虚弱,反而有一股生机在其中。仿佛天道在你体内运转,却又似未曾完全显现。这让我想到‘虚极静笃,万物并作’,你的内息如同天地初生之气,尚未归于一方,却已有了某种生动的力量。”

悯泉道长神情愈加凝重,仿佛在字里行间中寻觅着道的启示:“我始终相信,医道相通,道在天地之间,也在每个人的脉络之中。你这脉象,似是一种未解之道,也许背后隐藏着天机。我愿借此机会,与你一同探讨天道的奥妙。”

他说到这里,眼神中带着一种敬畏的神色,仿佛他正面对着一卷尚未展开的天书:“《太上感应篇》中有言,‘道不远人,人自远道。’你能来到此处,或许正是缘分使然。我愿与你共同探寻,这其中的玄机与奥秘,或许在你的脉象中,我们能看到某种更深的天机。”

顾行舟被道长的话语和那种深沉的求道之心所感动,沉思了片刻,说道:“道长所言确实深奥,我愿在这里静养一段时间,也希望能有所领悟。”

悯泉道长的眼中闪过一丝满足,点头说道:“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天道无常,但你我皆可随缘而行。”他的声音平静而充满力量,仿佛这场缘分的相遇正是他多年追寻的答案。

他站起身,慢慢踱步至窗边,望向外面的竹林,微风拂过,竹影婆娑。他的神情柔和而专注,仿佛在倾听着大自然的低语。“顾先生,竹虽空心,却不空虚,它既虚且实,立于天地之间,看似柔弱,却坚韧不屈。你或许可以像这些竹子一样,以静制动,以虚养实。”

顾行舟听着道长的劝导,心中似有所悟,但依旧感到一丝茫然。他轻声说道:“道长,您的话很有道理,只是我仍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这份心境。”

悯泉道长微微一笑,说道:“不必着急,一切顺其自然。老子云:‘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你不妨把心放宽,顺应自然而行,答案或许会不期而至。”

顾行舟微微点头,心中渐渐平静下来,感觉到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他的目光扫过窗外的竹林,仿佛看到了这些话中蕴含的深意。

悯泉道长见他似有领悟,继续说道:“顾先生若不嫌弃,我可以每日与你探讨这些道理。道虽玄妙,却可以从平凡之事中见其端倪。若你愿意,也可同我们道观中的弟子一起练习道家吐纳之法,这或许对你的康复有益。”

顾行舟点头答应,笑道:“多谢道长指点,我愿意试试。”

悯泉道长露出满意的笑容,继续说道:“如此甚好。你在此静养之时,可随意与我等论道,或漫步观景,皆是顺心随性。”

他又补充道:“道家的修行,不在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感悟和静修。你可以把这里当作一个暂时的居所,不必拘泥于任何事情。”

顾行舟听了这些话,心情渐渐放松下来,他感受到道长的真诚和热情。悯泉道长的目光中透出一种慈爱与深远的智慧,让他不禁感到安慰和温暖。他决定,既然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就尝试着去了解这里的一切,或许,这正是命运安排的一段特殊旅程。

道长告辞离去后,顾行舟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竹林和池塘,心中渐渐平静下来。他想着道长所说的话,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宁和充实,这种感觉是他之前在梦境和迷茫中所从未体验过的。

窗外的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穿过竹影,在地上洒下一片斑驳的光影。他的思绪仿佛随着这些竹影摇摆,渐渐平静下来。或许,正如道长所说,一切自有其道。顾行舟深吸一口气,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