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侵蚀,不知不觉就被同化了。

徐长安所说的方法,其实就是来一次大融合,同时还要在倭国兴办学校,开科举。

听完徐长安所说,朱棣深表赞同:“嗯,就按你的意思去办。不过,迁移一事也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来,一次不要迁太多,不然很难管理。”

“好的姐夫。”

返回西海道之后,徐长安便开始着手安排迁移事宜。

没想到,这竟然是一桩双方都你情我愿之事。倭国不少人向往大明,巴不得趁此机会迁移过去,成为大国子民。

而沿海一带的渔民祖祖辈辈深受倭寇之苦,家徒四壁,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如今听说朝廷准备迁移一批到西海道,并且朝廷会出钱安置,岂有不愿意之理?

不仅仅是渔民,同时,对读书人自愿迁移的朝廷有额外优待,不仅安排住房,每月还会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

如此一来,一些科举无望,穷徒四壁的穷书生当然乐意。

毕竟,西海道隔的也不是很远,公告上说了,以后会通轮渡,也就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渡海。

所以这一次的迁移异常顺利,双边各有几万人。

等到局势稍微平稳下来,徐长安又一次展开了进攻。这一次的主要目标为沿海西侧的丹波、丹后、但马、出云、石见等幕府。

特别是石见。

别人常说什么金山、银山,而石见真的就是一座银山。

史载,16世纪至17世纪鼎盛时期,倭国产出的银占世界产银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就来自于石见银山。

当然,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凭靠一座石见银山是远远不够的。

但至少,这是一个开端。

毕竟徐长安只是将倭国当成一个试点,他的目标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小小倭国,而是整个世界。

石见、但马、出云等地皆是临海之地,仅用战船便轰得七零八落,仅用了几天便被明军所控制。

随后,徐长安还是像以前那样开始整编、维稳、安抚。

同时也开始派人勘察石见银山,准备开始采银矿。

而这时候,整个倭国都乱了。

之前,倭国勉强也算是南北统一,受足利义满所统领的室町幕府控制。

而现在,短短时间内便有数十个幕府要么被灭,要么归顺大明,令得其它幕府陷入了惊恐之中。

特别是南海道与北陆道的一众幕府。

南海道是一个独立的岛屿,并不大,基本所有的幕府都在战船的射程范围之内,怎能不慌?

北陆道同样如此,他们距离石见、出云太近了,而且也是紧临海边。

重要的是,大明军队虽然未对他们发起进攻,但是已经派了战船将他们泊在岸边的船只几乎全部给轰沉了。

显然,这是一个警告。

识相就乖乖过来归降,否则,下一次就不是炮轰码头那么简单了,而是直接轰击城池、幕府。

所以,一众幕府首领平日里大多不和,如今却迫于形势难得地聚在一起商议出路。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