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这也是其它幕府的写照。
距离海边近的,直接用战舰就给轰平了,距离海边较远的,徐长安便派部队架上火炮轰上几轮,同时还准备了虎蹲炮、火枪、巨弩等等进行第二波打击。
最后,再让归降的那些幕府武士去冲锋陷阵。
如此一来,徐长安带来的人几乎不会伤亡,只负责远程打击,不参与巷战。
不过,那些归降的幕府武士伤亡也不算重,毕竟在炮火的轰击之下,对手伤亡惨重。
重要的是,很多人已经吓破了胆,士气早已涣散,要么逃,要么降,就算偶有反抗的也是螳臂挡车。
仅用了短短半个月,徐长安便荡平了整个西海道,西海道所有幕府要么被踏平,要么乖乖归降。
荡平了西海道之后,徐长安并未趁胜展开攻击,毕竟他这一次来的目的并非只是打败倭国。
如若只是打败对手,那倒简单,一路用火炮轰过去就行了。
他此来的目的是征服,是要将倭国变成大明两京十三省之后的又一省,也就是开疆拓土。
这与以前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性质完全不同。
燕云十六州原本就属于中原统治,五代十国时期,“儿皇帝”石敬瑭为了讨好契丹,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从此,燕云十六州沦入异族统治长达四百余年,直到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命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北伐元朝。
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至此,燕云十六州全部回归中原统治。
所以说,燕云十六州不能算是开疆拓土,只是算是从敌人的手中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土。
但是倭国不一样。
虽然倭国算是大明的附属国之一,但附属国毕竟不是大明领土,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或者说是地区。
一旦纳入大明疆土,必将开创一个历史的先河。
所以,徐长安采取的是渐进式蚕食方案,先拿下一块区域,然后固守、维稳。
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倭人的传统,比如幕府制一律取缔,在西海道创立了都指挥指司,下设千户、百户所。
一众归降的幕府首领视情况分别授予千户、百户一职。
这些,是在出发之前徐长安便与朱棣商量过的方案。此行,不仅仅有将士,同时还有五都都督府以及六部官员跟随。
而这些官员,便算是第一批亲眼见证改变历史的见证者与亲历者。
这日里,徐长安召来了张信、张辅二人交待了一番,让他们将队伍混编加以训练,同时防备其它幕府联手来袭。
数日后,徐长安回到了京师,第一时间便入宫找到了朱棣商议接下来的规划。
“姐夫,攻打倭国倒是容易,但是要彻底征服就没那么容易了。”
“嗯!”朱棣点了点头:“这是自然,毕竟双方的语言、风俗等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想要一下子改变他们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我有个想法,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先迁移到大明,再让沿海一部分人迁过去……”
徐长安滔滔不绝讲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简单归纳起来就是文化融入,毕竟大明相对而言,无论是文化、经济、科技、物产都比倭国强大太多。
再加上经过炮火的洗礼,这些倭国人已经心生臣服之心,要彻底改变他们也不算一件难事。
当年满清入关,一开始无比警惕,生怕丢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到最后,那些个八旗子弟还有多少会骑马射箭的?还有几个会写他们自己的语言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