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质庵,这是文华殿,你不要乱说话!”

见韩文明确了东南士绅瞒赋隐税的规模,即便是以深沉擅谋闻名的李东阳,也不由的有些慌乱。

如今时候,正是东南士绅祸不单行的时候,这一切的开端,都是兵部尚书刘大夏被法司拿问引起的。

虽说明知真正的开端是东南士绅瞒赋隐税,但要让李东阳当堂承认,那也是没有可能的。

“西涯先生,如你所言,这是文华殿,莫要置气。

如今的朝廷兵荒财匮,皇考之时,也确有改善东南税赋的想法。

内阁这边,不若由西涯先生领衔,重新规划一下东南税赋如何?

但似之前一般,将朝廷加税尽皆加在穷民小户身上,皇考不愿看到,朕也不愿看到。

若税赋只能加重百姓负担,那东南赋税朝廷不取也罢!”

朱厚照让李东阳领衔治理东南税赋问题,首辅刘健、吏部天官马文升两人,蓦然睁开双眼,这一手绝活儿,弘治帝是不会的。

当年的成化帝倒是有此手段,只是奈何用在了兵事上,而没有用在东南税赋之上。

“陛下,东南军情紧急,整理东南税赋不急在这一时,但东南士绅却需要朝廷大军,拯救在这一时三刻间。”

此时的李东阳已经没有心思去计较小皇帝老辣的借力打力手段了,再让倭寇在东南肆虐,伤了东南士绅根本。

那大明朝局,就要走向不可测了……

“西涯先生,如许部堂所言,东南倭患只是小股侵袭,与其让朝廷派大军劳师耗银去剿灭,不若东南各地整顿卫所之后,严防死守。

倭寇乃沿海之流寇,派大军剿灭的难度,就跟大军出九边决战于鞑靼差不多。

师劳兵疲的时候,大军还容易被倭寇所趁,因此东南剿匪,与九边抵挡鞑靼入寇相似,没有海防线,即便定国公回师,也只能一次次的劳师扑空。

整顿东南税赋的同时,西涯先生也要领衔整顿东南军务,不然任由倭寇如跳蚤一般,在海岸线附近左右横跳、杀人劫财,也有损我大明国威!”

听了新君的筹划,这次马文升没有抚须而笑,而是沉思了起来。

东南倭患来的蹊跷,按照倭寇的所作所为,劫财杀人之余,反而是在推动大明朝堂对东南的革鼎。

马文升虽不老于世故,但一生经历的事情却太多,种种疑点表明,如今正在肆虐东南的倭寇,跟大明,甚至于跟大明朝堂,有脱不开的干系。

看看御座上,渐渐有了峥嵘气的新君,再看看与南官正在开仗的户部韩质庵,马文升的眼光,便落在了韩老西儿的身上。

世风日下,为了利益,大明的官员士绅们已经毫无节操可言了。

弘治帝遽崩一事蹊跷难明,如今韩质庵带着晋商发难,利益出发点之明确,也是显而易见的。

“质庵,户部挤一挤,能否拿出五十万两纹银,让定国公派一部人马维护一下东南?”

见大冢宰马文升终是向着东南开了口,有些独木难支的李东阳,这才得到了喘息之机。

如马文升所思所想,东南士绅也怀疑倭寇之事,是晋商在背后挑弄。

只因用倭寇、海盗办事,东南士绅也不是没做过,大明普通水师不愿出海,既有朝堂的牵扯,也有东南士绅的打压。

至于五军都督府的营商舰船,那也是跟东南士绅有默契的。

“负公,如今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莫说五十万,五万两也挤不出来。

要不让东南再等等,秋赋解到,莫说五十万了,一百五十万也不是不成……”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