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兵部无兵可派,倒是可以派勋戚骁将,于东南整肃军务。

而且水师也要工部在南京龙江船厂定制一批轻快战船,百艘左右的巡海快船能否遍巡东南海疆也不一定。

最好以大小福船为首舰,打造数十支巡海舰队,方才能维护东南海疆的安稳,只是这般造舰,耗费就动辄千万两纹银了……”

听到许进的按部就班,李东阳肯定不能答应,大明水师的零落本就是东南文臣有意为之。

若按许进所言,打造几十支巡海舰队,那大明的海禁可就严丝合缝了,海商还怎么活?

“许部堂,东南军情乃是急报,要看眼前事,将来事不急!”

“不急?

西涯先生,没有舰船,你让大军怎么剿灭倭寇?

倭寇今日在杭州、明日在宁波,各卫所兵卒即便插了翅膀,也做不到今日驻防杭州,明日驻防宁波。

倭寇为沿海小股水匪,平灭倭寇之机当在海上,而不在陆上。

莫说打造新舰了,即便以水师永宣时代的老旧战舰,亦可碾压倭寇于海上。

可如今大明的水师兵卒无饷,老旧战舰于各处海港沉浮而无钱修葺,即便不造新舰,整修老舰、补足水师欠饷,也是当务之急吧?”

见许进硬怼次辅李东阳,有志于倒李的户部尚书韩文便开口说道:

“东崖先生,今年秋后,户部方可为水师拨银百万,再多也是没有的。

如今九边战事更加紧急,九边缺口近千万两,只有弥合九边缺憾,户部才有银子顾及大明水师。”

听着许东崖、韩质庵两人一唱一和,把东南士绅往死里逼,李东阳起身对小皇帝说道:

“陛下,东南有兵,定国公徐光祚麾下还有五六万江南精锐,令其布防东南,可谓是恰当其时。

东南为大明税源之地,不容有失呐!”

听到李东阳将主意打在了徐光祚的平定西南的大军上,朱厚照冷笑一声说道:

“西涯先生,此事还要问过户部的,大军钱粮并无着落!”

小皇帝的态度暧昧,文华殿众老妖自然一听便知,若不是知道徐光祚之军委实拉胯,一直端坐的马文升都要怀疑东南倭患是这股京军所为了。

徐光祚的西南军,说白了就是京中汰除之冗兵所汇,虽说南下途中其军汇合了江南的所谓精锐。

但江南精锐能不能赶上京中汰兵也需两说的,在马文升看来,即便是京师汰兵,其战力也要远超江南精锐。

只因大明卫所之废,首先便废于江南,江南士绅大户,勾结各卫所长官,将江南卫所变作佃户、农庄之事,也不是当朝的乱事,而是自仁宣时代开始的龌龊事。

许进这个无水的东崖对上李东阳这个有水的西涯,莫说朝廷无兵可派,即便有兵,李东阳带着东南士绅不把血给出了,此事怕也难办。

许进是御史出身、性格刚直方硬,有他掣肘,徐光祚的西南军想要转头,怕也是千金难换、万金难求。

“西涯先生,如陛下所说,户部既无余钱也无余粮,想要朝廷派兵,东南的士绅们是不是先把累年的欠税补上再说?

有了这笔税赋,莫说一个大明水师了,两个三个也不在话下。”

跟刘健、马文升、许进不同,户部尚书韩文是有明确利益团体的,那就是西北九边晋商。

韩文所代表的晋商,也不仅仅是山西商人,同样也不是甘陕一带的商人,而是整个大明立足于九边牟利的商人。

晋商里面的大头有茶商、盐商、布商、铁商等等,虽说晋商跟东南一带的茶商、布商、盐商也有交集,但交集归交集,有了连锅一起端走的机会,他们是肯定不会放弃的。

因此,韩文并不介意揭大明江南税赋这个盖子,没了东南士绅,正好让晋商填补其空出的位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