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沉重地载着王莽及其妻儿老小,缓缓驶离了这座曾给予他荣耀与梦想的长安城。
王莽轻抚着手中那枚新都侯的印绶,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随着马车的辚辚声,长安的繁华与喧嚣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中。
王莽凝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沉思,“这一世,真的就这样了吗?”
这一刻,他已然步入了仕途生涯中最黯淡无光的一段旅程。
以至于只得带着家人,远离政治中心,前往南阳新野县新都乡,赋闲养老……
王莽的就国之路,漫长而寂寥。
车马辗转间,历经诸多郡县,常有当地名流官员欲一睹其风采,而王莽却一概拒之门外,不予相见。
此时,他心中斗志又重新复燃,口中吟诵着圣人孔子之时运不济。
仿佛自己亦在周游列国,空怀圣人之德、贤人之能,却无施展抱负之地,欲为天下开太平而不可得。
思及此,他不禁感慨,“自己与孔子之命运何其相似!
古往今来,能万众高呼、被推为教主者,必先自诩为圣人。
若自己心中无信,何以言行感召世人?”
王莽深知此理,故此时虽身处逆境,亦不失其志……
南阳太守对王莽归国之事不敢有丝毫怠慢,精心挑选了心腹属吏孔休,前往新都国担任国相。
此中考虑颇为复杂,侯国之国相,实则县令,掌实权。
而列侯虽名为封君,实则仅有食邑之利,无治国之权。
一旦列侯被“遣就国”,国相便负有监视、限制之责。
南阳太守既要遵从帝意,将王莽“看管”好。
又要顾及王莽之名誉、身份,不与之为敌,尽可能尊重之。
故而,选孔休为最佳人选。
南阳之地,人杰地灵,孔休便是南阳本地人。
圣人后裔,儒学中人,仰慕王莽多年。
只可惜,仕途之路于他而言,却并非坦途。
昔日,他不过在南阳太守衙门中默默耕耘。
如今得此机会前往新都国担任国相,他既惊且喜。
上任之初,便主动拜见王莽,行臣僚之礼。
王莽亦以礼相待,两人一见如故,言谈甚欢。
这份情谊,让王莽感动不已,心中的郁闷也渐渐散去。
在与孔休的交往中,他们谈诗说文、论学讲道,彼此间的了解日益加深。
孔休的胸襟与才学,让王莽赞叹不已。
而王莽的抱负与气度,也让孔休愈加佩服。
尤其是他们对儒学的厚爱与一致见解,更是成为了他们友情的纽带。
国相虽名为王侯之臣僚,实则为汉官,不必真以王侯为主公。
王侯与国相之间,时有交恶、陷害之事发生。
王侯谋反,先杀国相。
国相不满,则诬陷侯王。
此等事屡见不鲜。
而王莽能遇孔休这等知礼谨慎之君子,两人能叙君臣之情,实属难得。
另一方面,王莽深知自己处境微妙,故在新都国闭门不出,以避舆论之扰。
而孔休则尽心竭力治理境内事务,为王莽营造了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