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哀帝召丞相孔光与大司空何武至廷前,共商傅太后于长安城内的安居之所。

孔光深知傅太后脾性,忧虑地皱了皱眉,暗道:“傅太后性情刚烈,若居近宫,怕是会干扰朝纲。”

于是建议哀帝让傅太后居于偏远之地筑宫。

而何武,面对傅太后的强势,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畏惧。

他舔了舔嘴唇,小心翼翼地说道:

“北宫地处未央宫东北,两宫间以紫房复道相连,便于往来。臣以为北宫为佳。”

哀帝听闻,目光流转,明白了两人之意。

但想到祖母傅太后对自己的付出,还是选择了何武的提议。

傅太后也深知宫斗之精髓,自己虽然好不容易将宝贝孙子送上皇位。

但即便是皇帝的亲奶奶,若无正当的名分,一切皆是徒劳。

于是在入住北宫后,也真如孔光所料,每日借复道穿梭于未央宫,频频向哀帝诉说名分之困。

抓紧让傅氏家族封侯掌权云云……

一日,她拉着哀帝的手,恳切地说道:

“欣儿,我虽为定陶王太后,但亦是你的祖母啊,皇上应知我心中的苦楚。

我傅氏家族,何时才可得名正言顺啊?”

哀帝望着傅太后期盼的眼神,也只得温声安慰。

这时,高昌侯董宏嗅到了权势更迭的气息,决定上书言事,为傅太后争取名分。

他引嬴政之父秦庄襄王为例,力陈同时尊奉两位太后之先例。

在朝堂上,他慷慨陈词:“秦庄襄王之事,与陛下经历相似。

其生母乃是夏姬,庄襄王以成为无嗣的安国君与华阳夫人之养子,终登秦王之位。

后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夏姬为夏太后。

我朝亦应效仿此举,尊傅太后为帝太后。”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王莽、师丹等人更是义愤填膺。

(在汉朝人心中,秦朝就不是正统,汉朝人自认承继的是周朝的传统。

汉朝建立,本就是“诛暴秦”“斩白帝之子”的壮举,那把象征胜利的“斩蛇剑”前几日还在眼前……

儒家学说中,秦与汉,一暴一仁,截然对立。

秦之“德”,在汉朝人眼中,犹如历法中的“闰”,不被纳入五德终始。

更何况,秦庄襄王之事,由吕不韦一手操控,后世视之为宫廷丑闻,阴谋重重,若堂而皇之地以此为据,是对汉朝的羞辱。)

王莽拍案而起,怒斥道:“董宏此言,大逆不道!

秦朝乃暴政之源,我朝岂能与之相提并论?

傅太后虽为陛下祖母,但名分之事,关乎朝纲,岂能儿戏?”

师丹亦附和道:“大司马所言极是,董宏应受严惩,以儆效尤。”

哀帝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深邃,面对群臣的激愤之情,心中暗自盘算……

半晌后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董宏,你虽为上书言事,然所言之事,关乎朝纲,岂能轻率?

朕念你初犯,本应宽宥,但朝纲不可废,律法不可违。

你且退下,高昌侯印绶,朕自会收回,贬你为庶民,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一片哗然。

董宏早已做好牺牲的准备,苦笑一声,拱手道:“臣遵旨。”

而傅太后,听闻董宏被贬为庶民的消息后,怒火中烧。

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地位与影响力,哀帝会顺水推舟,满足她的要求。

没想到,哀帝竟然如此决绝,还严惩了董宏。

她再次借复道入宫,向哀帝索要“尊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