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谅祚对他的猜忌他能感受到,若是再多说,说不定就要对他动手了。
梁广川眉头不着痕迹的一皱,他原本以为是李明孝领兵。到时候李明孝领兵在外,而他在军中的那些将领却留在京城,等李谅祚‘驾崩’,他就可以封锁消息,掌控京城的兵马,甚至诱骗李明孝回京,把他软禁起来。
可李谅祚御驾亲征,一旦死在军中,第一个得知消息的就是李明孝。
届时封锁消息的就是李明孝了。
李明孝若是把那三十万兵马掌控,率军回京,谁能抵挡?
可开弓已经没有回头箭了,即便他现在让梁皇后停止下毒,李谅祚也活不了多久了。
“只能想办法,在陛下驾崩时,把李明孝也给除掉了。”梁广川心里暗道。
…………
汴京
赵兴得到派往西夏的使臣传过来的信,说西夏已经答应联盟,会在大宋出兵后,派三十万大军伐辽。
而提出的要求,和梁乙埋带来的书信中一样。
赵兴收到书信的时候,李谅祚也收到了梁乙埋传回的信。
他没有多犹豫,直接回信说答应了大宋的条件,不过却要求大宋出兵不得低于五十万。
两国集合八十万兵力,共同伐辽,谁打下的地盘归谁。
赵兴见了梁乙埋,从他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当即约定,于六月中旬,正式发动进攻。
大宋这边,裁掉军中老幼后,赵兴又处置了一批还不死心,意图吃空饷的将领。
然后把裁撤了十个军,把这些兵力补充到了那些缺额的军中。
然后把中原十几个州的厢军,连将领一起全部抽调,补充进禁军之中。
如此一来,禁军人数不仅恢复到未裁掉老幼之前的兵力,而且还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水分。
这么做,虽然导致中原十几个州没有了厢军,可中原地带,道路平整,距离汴京不远,倒也不会发生什么乱子。
赵兴抽调禁军二十五万,再从江南抽调十万厢军北上,一共三十五万大军,赶往北方边境。
北方边境常年有驻军十余万,加上英国公之前率领的十万兵马,等大军抵达,就是五十五万大军。
对外宣称八十万,要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
朝中对于赵兴一下动用这么多兵马,反对声很大。
打仗并不是兵马越多越好,兵马越多,后勤压力就越大。
光是运输辎重粮草,就需要征调大量民夫。
甚至有大臣拿隋炀帝征高句丽,导致亡国的例子来劝阻赵兴。
隋炀帝征高句丽的时候,就出动了大量兵马,为了保障后勤,更是征调了百万民夫。
百万民夫听着不多,可是这些民夫都是青壮,就算一家出两个壮丁,也是五十万个家庭。
缺少青壮,不仅耽误接下来的秋收,若是战事不能快速结束,甚至还会耽误来年的春耕。
然而赵兴却以辽国主动出兵为由,强势的拒绝了。
没错,辽国出兵了。
大宋和西夏来往频繁,加上一直在调动兵马,辽国自然不可能察觉不到。
耶律乙辛陆续往边境增兵十五万,更是叫嚣让大宋交出萧太后等人,并送上五十万两赔罪,才会退兵。
辽国出兵在前,赵兴又十分坚持,群臣根本阻止不了。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调动,粮草辎重自然也要跟上。
赵兴还要应付朝中反对的声音,每天忙的焦头烂额。
“陛下,顾都指挥使传来急报。”
一个内侍,匆匆走了进来。
三水上前接过急报,送到了赵兴手里。
赵兴打开,掏出信件看了起来。
“哼!”
赵兴冷笑道:“朕就知道西夏没有安什么好心。”
顾廷烨在信中说,西夏往和辽国的边境调兵,可是兵马却驻扎在距离河湟城池的不远处。
赵兴之前也派人通知董毡,让他也出兵,配合西夏一起,对辽国发动进攻。
董毡没有拒绝,回复说会倾尽全力。
真假先不论,多少也能牵制一些辽国兵马。
可如今被西夏这么一弄,董毡找到了借口,让顾廷烨转告他,西夏明着像是要对付辽国,却随时有可能偷袭河湟。
董毡为了保证河湟安全,只能出动少量兵力了。
至于赵兴让他把西夏小皇帝送来大宋之事,则提都没提。
董毡打的什么算盘,其实赵兴已经知道了。
有小皇帝在手,不管是大宋还是西夏想对付他,他都有了退路。
别看董毡接纳萧太后等人,耶律乙辛对他恨之入骨。
可只要他交出小皇帝,并且率领兵马投降,耶律乙辛肯定不会拒绝。
若是大宋和西夏不对付他,他也乐得看戏。
大宋和西夏输了,必然元气大伤,辽国胜了也好不到哪去。
届时,三国都威胁不到他,他就有了发展的时间。
要是辽国挡不住,他也会咬辽国一口,有着小皇帝在手,招降辽国将领也简单很多。
或许从一开始,所有人都猜错了,董毡接收萧太后等人的目的就是这样。
不过赵兴也不在意,董毡和辽国互有算计,反而能互相牵制。
他没有想过两人会真的拼尽全力对辽国发动攻击。
辽国那边显然也是这么想,只派了一些兵力防守,主要兵力都调到大宋这边来了。
可不管他们算计是什么,只要大宋这边能够打破辽国边境防线,攻入辽国内部,他们都会把目标放在辽国身上。
想到这里,赵兴有了决定。
藏了这么久,火药也该现世了。
…………
“什么?”
太上皇一脸震惊的看着赵兴道:“你要御驾亲征?”
“没错!”
赵兴点头道:“父皇,此次动用大宋近半的兵马,而且都是精锐。不容有失,儿臣御驾亲征,才能鼓舞士气。”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