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底气
按照赵兴原本的计划,趁辽国内乱,在北方修建完长城,找机会拿下河湟。然后出兵灭西夏,再慢慢积蓄国力,再对辽国出兵。
可是局势的发展,却远超他的预料。
先是辽国的内乱一波三折,加上西夏的干扰,他未能拿下河湟。
而辽国局势的变化,也远超了他的预期。
萧太后为了劝说赵兴出兵帮她复国,详细的讲述了辽国如今的情况。
如今辽国整体兵力虽然没有减少多少,可耶律重元谋反,强攻上京城,前前后后双方死了有近二十万兵马。
耶律乙辛算计耶律重元,不顾死伤对上京城发动猛攻,死伤数万。
后来破城,追杀萧太后等人,又死伤不少。
而萧太后这边,城内的七八万禁军,除了投降的,加上一路被追击,派出去抵挡追兵的,死亡也有数万。
这两年多时间,前前后后辽国阵亡的士卒在三十多万。
要知道,辽国虽然有百万大军,可是这是算上地方驻军的情况下。
就像大宋,有一百多万兵马,可禁军只有八十万。
辽国的主战兵力,大约在六十万左右。
也就是说,辽国内乱损伤了过半的精锐兵马。
之所以表面上看着兵力没有什么减少,是因为耶律重元之前损伤太大,不仅从草原各部拉了援兵,还把地方上的兵马补入军中,弥补损失。
用萧太后的话来说,如今辽国元气大伤,兵力明面上虽然没有减少,可却没有什么精兵。
对于萧太后的话,赵兴并不完全相信。
首先辽国和大宋一样,已经多年未曾经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了。
所谓的精锐几乎都是没有见过血的。
两年多的内乱,死伤虽大,士卒却都经历过厮杀。
如今辽国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比以前更强。
但是萧太后的话,却让赵旭突然反应了过来。
辽国虽然兵力没有减少,甚至战斗力更强几分,可辽国现在有个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军队构成太杂了。
既有忠于耶律乙辛的,又有忠于耶律重元的,还有忠于皇室的。
军队若是不能整合好,内部不稳,战斗力再强都没有用。
在赵兴看来,士卒的单兵素质是一方面,可军队的将领才是最关键的。
岳家军在岳飞率领下,才能战无不胜。
岳飞死后,岳家军中的将领,也能带领岳家军打胜仗,却不可能有当年的辉煌了。
辽国士卒战力是变强了,可上层的将领成分复杂。
时间太短,即便耶律乙辛换上了自己的心腹,也没有经过磨合。
这让赵兴生出了先灭辽的心思。
即便不能灭辽,他也要尽可能的削弱辽国的实力。
如此,接下来大宋就能好好准备灭西夏,而不担心被辽国干预了。
因此赵兴准备御驾亲征,鼓舞士气其实只是一个借口。
赵兴真正的目的是给英国公站台。
之前让英国公率领十万大军,保护长城修建的顺利,以英国公为主,朝中那些文官,不会说什么。
可这次出动的却是大宋近半的兵马,文官们肯定不愿意让英国公作为主帅。
赵兴是可以强行任命,但那些文官也会在背后诋毁。
前线稍微有点问题,都会被他们放大无数倍,拿来攻讦英国公。
赵兴是不会信,可英国公得知了,会不会受到影响?
这种大战,稍微受点影响,出点错,都有可能出现大败。
赵兴不敢赌,只有他去前线,才能力挺英国公,让他放下所有顾忌,和辽国交战。
更何况,耶律乙辛都御驾亲征了,他没道理不去。
不过他走了,汴京这边却没有人坐镇,交给那些大臣,赵兴真的不放心。
于是便想到请父皇主持朝政。
“不行,朕不答应!”
太上皇脸色难看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朕如今年纪大了,不知道还有多久可活。咏哥儿还年幼,你万一有个好歹,可如何是好?”
“父皇,儿臣御驾亲征,也只会在城里,又不会亲上战场。”赵兴说道。
“事情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太宗当年御驾亲征,遭遇辽国偷袭,都在乱军之中走散了。”
“朕知道你不会亲上战场,你去边境是能鼓舞士气,可若前线战事失利,你退是不退?你退了,士气全无,到时候连城都守不住。”
太上皇严肃道:“你考虑过这些没有?”
“父皇,儿臣不会败的。”赵兴说道。
父皇说的意思他明白,他御驾亲征,就好像两军交战前,派将领斗将一样,胜了固然可以鼓舞己方士气,败了也会打击己方士气。
《三国演义中,两军交战前经常斗将,但实际上,古代战争中,斗将的情况很少发生。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赵兴御驾亲征,一旦局势不利,即便他不走,军中将领和随行的臣子,也会让他走。
从理智上来说,这么做没错。
但是普通士卒不懂这些大道理。
“你有把握不会输?”
太上皇见赵兴油盐不进,怒声道:“就算孙武复生,也不敢说百战百胜。你哪来的把握?”
“父皇,儿臣真的有把握。至于儿臣的把握何来,父皇随儿臣出城一趟就知道了。”赵兴说道。
连父皇都劝说不了,朝中文武百官就更不会答应了。
只有劝说父皇答应,在父皇的帮助下,才能让百官答应他御驾亲征。
“嗯?”
太上皇闻言一愣:“看什么?”
“光是说,儿臣说了父皇也不信。父皇随儿臣去看看,就明白了。”赵兴说道。
太上皇闻言沉默了一会,说道:“若是朕看过以后还不答应呢?”
“那儿臣就不去了。”赵兴说道。
“你如此自信,朕虽然看过还是不会答应,但也想去看看。”太上皇微笑道。
“儿臣相信父皇看过会答应的。”赵兴不在意道。
“呵呵,那明天一早,朕随你出宫去看看。”
“那就这样说定了。”
…………
次日,赵兴和父皇一起出宫,往城南而去。
路上父皇几次询问,赵兴要带他去看什么,赵兴都笑而不语。
要不是已经传位给赵兴,还只有赵兴这一个儿子,太上皇都会怀疑赵兴是不是想谋害他了。
两个多小时,马车才停下。
“父皇,到了。”赵兴说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