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在学习的话题上继续,霍奇林先开口询问杨开泰的目的。

“就是牛的事儿呗,还能有啥事?你之前说,可以给弄一只牛?现在能弄到不?

不然今年咱们大队缺畜力,这两百多亩地,根本种不完。”

说到牛,霍奇林就想起来了。

“行,三只牛我都能弄到。”

农场里刚好三只牛都已经长大,一母二公,养了几个月,目前年龄都是四岁。

全部牵出来给大队,顶多就是再养几只,等过段时间才能吃上牛肉。

霍奇林嘴巴还没馋到那份上,几个月时间还是能等得起的。

“三只呐?有三只那可最好不过,这样大队上就有四个畜力。

拉三只去犁地,可以解放不少壮劳力,再一只拉去开荒,一天能开两三亩呢。

以后就更不缺粮啦。”

“成,我下午就去把牛给咱大队拉来。”

能有霍奇林这句话,杨开泰可总算放心下来。

“得嘞,牛娃,一只牛多少钱?这钱大队上出,叔我肯定不能让你吃亏。”

“老杨叔,这牛不用钱,你给我折成工分就好,咱这今年想学习,没时间上工。

另外,四只牛我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老杨叔,你还得给再找个人,和我一起照顾牛。”

农场给了大宝藏,不去挖掘,就很亏。

所以霍奇林给自己安排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农活儿……反正给了三头牛呢,解放出来的壮劳力不差霍奇林这一个。

而这牛不换钱换工分,无疑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但霍奇林也有自己的考虑。

一来是回报大队,这么些年给了自己兄弟姐妹四个容身之所。

二来是为了堵住社员们的嘴。

工分,在大队上不仅仅只能当做钱来花,它也是一种功绩的最直观表现。

谁的工分高,谁就一定是对大队做出更大贡献的人。

只要霍奇林有大量工分傍身,社员们就不敢,也没理由乱嚼霍奇林的舌根。

一个个的,工分还不如人放牛的娃娃,哪有脸嚼舌根呀?

除了极个别,确实不要脸的。

杨开泰思考了一会儿,也就看透了霍奇林的想法,但他是真不想让娃儿吃亏。

“要不,咱开个先河,你牵来的牛,就算做你的劳动力,咱给每只牛都算上工分。

只要有下地,就按照满十分来算,三只牛,一天就是三十分。

不过呢,因为是你的牛,叔给你找个人照顾着,他的工分要从你这儿扣,你看怎样?”

“啊?老杨叔喂,这样我不是太惹眼了?”

一只牛,大队上再大方,最多给算两千工分到顶了,三只就是六千。

而耕牛虽然叫做耕牛,可不仅仅只干耕地的活儿,春种犁地,秋收一样要翻地、运输。

可以说农忙一百多天,牛天天都在干活儿,可比人勤奋多了。

这样算下来,霍奇林一年就可以赚取四千多工分,两年就可以获得超过三只牛的工分总价。

而且年复一年,三只四岁的牛,活到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推出,完全没问题吧?

那么这三只牛提供给霍奇林的收益,可要比直接换成工分,高出十倍以上。

“怎么会惹眼?以后要有人给大队牵牛来,咱也同样按照这个算,牵不来牛,那是他们没本事儿。”

“你有啥可惹眼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