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如今每用铜百斤铸钱,便可盈利十一两银子,明廷去年单从铸钱一项,便凭空盈利三十三万两
如今铸钱已经成了明廷收入的一大支柱,几乎已经要赶超朝廷去年所收得的商税朱朗听到此处,又是开口问道
“朝廷欲扩大铸钱规模,海贸司今年可能提高购铜量”
郑泰闻言却是没有立即回应,思索片刻,这才开口回道
“朝廷官船数量有限,三百万斤铜料基本已是运力极限,但除官船外,朝廷却可动员民间商船,在返程时经停琉球,协助朝廷运铜”
“若是加上民间运力,朝廷每年运回六百万斤铜料应不成问题”
“但铜料好运,丝货却是不足,倭国资质丝货紧俏,萨摩平户两藩如今卖铜只要丝货绸缎,其余瓷器生漆等物一概不要”
“若是将丝货用于购铜,那今年海贸司的盈利恐会大幅下降”
明廷获取走私渠道以后,已经大幅减少在长崎的购铜量,只是象征性的采购一些,用以掩人耳目
但海贸司与长崎的贸易并没有中断,明廷每年仍旧将大量的中原货品运至长崎倾销,赚取暴利
明廷如今掌控的地域之中,只有闽粤两省有丝货产出,海贸司每年所能购得的丝货都有大致的定额
丝货乃是此时跨洋贸易的核心货品,无论倭国还是南洋,都对丝货存在着旺盛的需求,海贸司不可能把丝货全部买走,还要留下一部分供给民间海商,运往南洋贩卖
明廷若将两省丝货尽皆抽走,民间海贸产业必将遭受极大影响
明廷真正的丝货生产中心,其实是太湖沿岸的苏松常嘉湖等地,但如今这些地方皆被清廷占据,郑家虽然在江南也有些渠道,但能够走私过来的数量仍然极为有限
若是海贸司将本用于长崎交易的丝货用来购铜,就相当于把倭国境内丝货贸易的利润,转移给了萨摩两藩,海贸司今年的盈利恐怕也不会太好看
海贸司的盈利直接归入内库,这可是朱朗的钱,虽然换成铜料以后,朱朗令人铸钱同样也能盈利,但少赚不就等于亏了吗,这如何能忍
朱朗思索片刻,便开口说道
“今年购铜数量要提升,但海贸之利也不能少,既是闽粤的丝货不足,那就从江南拿货”
生丝织出来的是绫罗绸缎,而清廷那群鞑子出身关外,喜欢穿的是狐裘貂裘,他们要这么多丝货做什么
既然他们用不了这些丝货,还不如交给大明,这些丝货在中原内部转来转去,最后还是在赚自家的钱,能赚外国人的钱这才叫本事
而且明廷既然已经开始筹备北伐,那对赣省江南之地也该开始做些布置了
赣省暂且不提,财帛动人心,丝货贸易利润极大,明廷此时正好借着丝货贸易,来撬开江南的缝隙
朱朗思索半晌,将对江南的计划梳理一遍,便看向下方的李永茂,开口说道
“朝廷既欲北伐,那各方面便需早作准备,李卿昔年巡抚赣省,对赣省形势最为了解,可愿前往粤北,替朝廷提前经营赣省”
“臣愿往赣省,为圣上朝廷经略赣省”
李永茂脸上闪过一丝振奋,却是立时起身,恭声应命
李永茂两年前送来惠州士绅暗通清朝的书信,立下大功
惠州士绅被处置以后,李永茂便已经正式归朝,在朝中掌管太常寺,出任太常寺卿
太常寺卿位居三品,掌管朝中宗庙祭祀,号称小九卿
对旁人来说太常寺卿自然已是难得的清贵官职,但对李永茂显然不是如此
李永茂曾经乃是内阁阁臣,区区一个太常寺卿自然不能让他满意
只是李永茂归朝太晚,朝中再往上的位置早就已经被内阁众臣,以及阁臣们麾下的心腹干将瓜分完毕了,李永茂也无法再做强求
李永茂其实早就已经多次上疏,请求外出经略的赣省了,只是朱朗先前的注意力都放在推行新制上,并不打算在赣省闹出太大的动静,这才一直没将李永茂派往赣省
李永茂此次受命经略赣省,只要朝廷北伐之时李永茂能协助朝廷收回赣省,那李永茂凭着这份功绩,必可重回内阁
李永茂在担任太常寺卿期间,并没有放松对赣省的联络,以李永茂对此时赣省的了解,明廷就是此时立刻就要收回赣省,也根本不是难事
朱朗见得李永茂起身应命,也是微微点头,开始调整起朝中任命
李永茂出任赣省总督并粤北巡抚,负责联络经略赣省,同时负责守御南雄,梅关一带的赣粤防线
张家玉卸任粤北巡抚,改任南直隶巡抚,徐孚远改任苏松巡抚,施琅则出任苏松总兵
这三人将调往浙省,负责打通江南的丝货商路,同时提前经略江南之地
殿中一众军机府臣听得布置,却也并没有人反对
南直隶乃是大明南都,南直隶巡抚自是位高权重,但那是以前
南直隶如今全境皆在清虏手中,大明根本管不到此处
张家玉出任的这个南直隶巡抚,不过是个好听点的虚职罢了
张家玉等人受命以后,能否真的化虚为实,只能看他们几人自己的本事
朱朗的这番任命,对张家玉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若张家玉真能协助朝廷收回南直隶,那张家玉便能直接一跃而起,成为朝廷重臣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