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竹子扛竹子不费什么事,张老汉也不想再叫别人,就在路上叫了个小孩子把自家两个小儿子叫来了。
胡清雅跟着他们去了另一处大竹林。比她当初见的那个还要大的多的多。
张老汉背着手指着竹林道“闺女,看中了哪个,让我儿子跟你砍。”
胡清雅指着当年的新竹道“就要这种的。我们大面积造纸应该在春季,到时候选嫩竹子就更好了。”
张老汉从怀里摸了个炭笔,又摸了张折的四四方方的纸细细记下。他的脑袋不如年轻人好用了,为了防止记不住事,就得写下来。用炭笔还是受了大丫的启发。
胡清雅看了他手里烧的黑乎乎的炭条,拿了支铅笔递给他。
这是她在网上买的瑕疵笔,外贸的才12块钱100支。外壳就是木头的,也没刻字。当初买的时候图便宜,买了之后又没什么用处,就被她堆在空间专门收拾出来的杂物房了。
她反正不是上河村的原住民,也不担心他怀疑什么。上统治阶层好东西多着呢。
张老汉拿着笔宝贝的看了又看,才在纸上写下一个字“这笔写的字可真细。”
胡清雅笑而不语。
砍了六根竹子,张老汉跟两个儿子一人拖了两根,胡清雅空着手就回去了。
走到一处塘子,胡清雅制止了他们往前的步伐“叔,就在这儿把竹子砍成大小均等的竹坯,然后拿麻绳捆了沉塘。”
张老汉白了胡清雅一眼“这次要沉多久?”
胡清雅嘿嘿笑了两声:“不久,三四个月,等开春就能拿出来了。”
“你这不是耽误事吗?”这么点竹子,实验成了不还得浪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做第二批纸。张老汉让儿子们再去竹林里多砍一些,照着这种塘子,每个都堆些竹坯去。
“叔不怕做不成?”
“做不成就做不成呗,砍竹子费什么事?再说这竹子每年都往外印一大片。砍了也不心疼。”
胡清雅觉得这张老汉是能做大事的。有魄力。跟着他一起把竹子全部都沉到塘子里,上面还压了两块大石头。
做好了张老汉才问道“闺女你跟叔说说干啥要泡塘子里啊?”
“这个,就是为了让竹丝和竹青容易分离。我们要的是里面这块不带青皮的。”胡清雅比划一下。
村民都会做手工活。竹制的畚斗、筛子,还有藤条做的各种背篓等。胡清雅稍微一说他就懂了。点点头问道“你那个榖树皮泡了快一个月了吧,还不能用?”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叔就再等等呗。”
“那我就让他们再泡点树皮。”张老汉愁啊。就担心真的成功了,他手里没原材料。看胡清雅不紧不慢的都想打她了。
胡清雅也不想让张老汉一直提着个心,道“您老要是不嫌现在做出来的太粗糙,那我们这就回去试试。
“不嫌。”张老汉喜出望外,要不是男女授受不亲,他都要拉着她走了。
“闺女你慢慢来,我先去你家门口等你。”张老汉腿脚麻利,一会就走到前头去了。胡清雅也快走了几步跟上去。
构树皮一直泡在前院的大缸里。
胡清雅跟张老汉两人从中捞了一些出来,带到前面的河里去清洗。
浸泡后的构树皮变得柔软。
她顺手把它们分成更细的细丝。
“叔家里有没用的大锅吗?”胡清雅想起来树皮需要蒸煮,有些头疼的问道。
两昼夜,她可不想在自己家动手。
“农村人哪有不用的东西。还没用的大锅,我们家的锅都破了个洞呢。”张老汉没想到第一步就被难住了。
胡清雅想到后续,又拿了个缸把树皮倒进去,放了些生石灰道“还有点准备工作,这些再泡两天吧。”
就知道没这么容易。
张老汉给烟锅里放了些烟丝,点燃后深吸一口道:“说吧,还需要点什么,老汉我这两天都准备齐整了。”
“大锅我这里有多余的,只是做成了往后人来人往的,不能在我们家这个地方。叔看看在哪里搭个大的灶台,砖直接去窑厂拉就行了,就说我说的。”
张老汉深吸一口烟:“村子中间有户人家绝户了,现在房子归村里人,我做主把灶搭在那里了。”
搭别的地方以后是不是还要建房,他们村可掏不出那么多钱来。
有现成的房子她也省心。胡清雅干脆拿了一口行军用的大锅给张老汉看“就照这个垒灶台。”
张老汉背着大锅就走了。
胡清雅找来大丫,让她找一个做活细致又会做竹帘的婶子,替她做一个抄纸竹帘。
也不能把什么活都交给老村长不是。
跟婶子说好要求,答应她工钱跟作坊里一样,她拿着竹子欢欢喜喜的家去了。
她在家做活能更快,还能有多余的时间看顾一下家里。
第二天下午,婶子就把竹帘给做好了。
胡清雅看了看,十分符合她的要求。给她抓了一把麦芽糖做酬谢。“工钱大丫已经给婶子记在账上了,你要不放心就去看一眼。”
“放心,婶子做工去了。”
把麦芽糖往怀里一塞,这婶子扭着腰就走了。
胡清雅拿着帘子刷了一层土漆,放在通风处晾着。让孙叔给做了一个帘架。大小就照着竹帘来做。
等她们这边准备就绪,石灰也煅烧出来了第一窑。
张老汉去拉砖的时候看到了,拿着一些浇水试了试。果然跟他在县城买到的一模一样。这让他对于造纸更有了些信心。
“闺女,灶台都垒好了,还给锅上面做了个大锅盖。你看看还有什么要做的不。”张老汉背着手过来找胡清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