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林初月就在京城之中待了三年有余。

在这期间,她亲眼见的自己京杭码头的铺子生意节节攀高。但令林初月意外的,她付出的心血气力甚至还比不过那时在于安城里闯荡付出的更多。

她每日在家中偶尔去看看铺子。

铺里的生意主要还是交由她安排的掌柜负责除了偶尔会遇上些问题需要她出面,其他日子林初月都乐得清闲。

家中待着,无事可做也颇为烦闷,当林初月时在闲得慌时,她又会去京中那家挂着毓秀旗下丰足招牌小铺子接些成衣生意,又或者是绣上几幅绣图除此之外家里邵砚山邵全德,甚至林朗的常服她隔上几个月就会做一套。

总归这些年来,她的绣艺也未曾荒废。

期间,她也认识了不少江宁镇江府那边的绸缎商人。

甚至有一次林初月还下了手投了一笔钱,也做了一次绸缎买卖头一回倒是运气不错赶上了时候挣了一笔,但后两回就运气没那样好,险些要亏钱幸好有陈舒敖帮忙,才让她把投出去的钱捞了回来。

自这两次之后,林初月就再不会轻易投钱到她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即便要挣这个钱也得经过反复思量,可不能随便看运气了。

只是林初月和邵砚山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邵砚山全然一副不在意的模样,看那样子竟是随她败去了。

“阿砚一点都不心疼吗?那可是几千两银子啊?”

就算对目前的林初月来说,挣这些钱不算太难的事情,但也要费上一些时日啊,白花花的银子谁能不心疼呢?

可邵砚山怎么说的?

“不心疼,这些钱并不是我挣来的,阿月想怎么处置随意就可。”

这话给了林初月当头一棒。

是了,不是人人都和邵砚山一样,是非同一般的天选之子,随便发一发善心就帮到了当朝首富沈铎,偏偏沈铎还是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

这些钱也不是邵砚山辛苦挣来的,只是他前期投资的回报。

怪不得不心疼呢。

但林初月就不这么想了,再多的钱也不能浪费,有钱也要物尽其用,可不能白白打了水漂。

邵砚山名下不止有闲钱,还有许多庄子铺子田地,虽然涉及的行行道道林初月多数也是一知半解,但好在她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

靠前期在于安城发展承包制积累下的经验,林初月稍作修改,就把这套完善的人员管理系统运用到了许多庄子铺子里面。

前期多少有些小磕绊,但林初月对自己识人的眼光还是有几分自信,除了开头那些小障碍,后头都经营得还算可以。

有时候林初月也会想,若是没有这些事情,那她可能真就闲得慌了,一天到晚都闷在家中枯燥乏味。若不是因为有这些事情,她的生活怎能这般充实。

唯唯就有一个缺点。

这三年来,阿砚可是越来越忙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孙寿倒台之后,坐稳第二把交椅的秉笔太监吴而有顺势而上。少了司礼监的辖制,顺利成为内阁首辅的李纬,对王氏一族的清扫障碍进行得十分顺当。

原本为内阁群辅的杨涣之继任次辅,杨焕之又为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内阁之中,李纬一派的人多在六部担任要职。

李纬身为吏部尚书位列六部尚书之首,掌管官员仕途、人事升免,最适合拉拢人才不过。又有谁敢拿自己的官途开玩笑,与李纬对着干呢。

男主傅彦看清形势之后,也是采用迂回政策,选择进入权力纷争不是那样大的刑部,做个刑部主事而已。

外戚王氏一族,在李纬的运作下,日渐式微。

很快又要到了三年一度的会试,但在会试之前,还有一次由礼吏二部考核,成绩优异的二甲三甲庶吉士可留任翰林。

这次考核由礼吏二部主管,且这二部尚书,一个是李纬,一个是杨焕之,散馆考核正是给这二位充实派系的一次机会,理所当然名正言顺。

与此同时身为一甲进士的三人,任期已满三年,在这散馆之际,也都各自有了升迁。

一甲状元刘同升留任翰林成了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榜眼邵砚山也留任翰林成了从五品的侍讲学士。

唯独就是一甲探花傅彦,入了六部,成了刑部主事。

按理来说,傅彦在翰林担任编修时成绩不错,理应留任,可偏偏他另辟蹊径,不愿受李纬,杨焕之等人挟制,在父亲工部尚书傅长明的帮助下,进了受这二人荼毒最少的刑部。

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明明邵砚山升迁是一件好事,但林初月心里却因此越发不安起来。

这一切的走向,全部都是按照原书中所说的发展,按照这样下去,再过不久,邵砚山就会投入杨涣之门下,成为翰林院学士。

再后来就是那个玩弄权术,以青词媚上的佞臣。

想到这里,林初月心绪愈发焦躁。

她这起得很早,几乎要与邵砚山差不多时候起来。

其实全然不是林初月想要起早,只是她睡不太好而已。

邵砚山已经换好了公服。

他带着幞头,身穿青色圆领长袍,腰上束着乌角带,公服之上是五品白鹇补子。

颜色内敛的公服,衬得他身姿挺拔气质非凡。年仅二十三,却已有而立之年的沉稳持重。

难得两人能在一同用早饭。

但邵砚山注意到,林初月似乎心情不好,平常吃饭最认真的人此刻却心不在焉,手上拿着筷子又一下没动。

“阿月怎么了,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林初月扯了扯嘴角,道了句没事,随后也专心吃饭起来。

她这事实在不该和阿砚说,难道在阿砚刚刚升任翰林试讲的时候,她就要在这提醒阿砚,千万不要和杨焕之等人为伍吗?

而说这话又是站在何种角度,应以何种理由呢?

现在的李纬是内阁首辅,是那个斗败宦官孙寿,拔除外戚干政,推行新治变法,功绩不可一世的李纬。

而不是那个醉心权利,妄图裹挟幼帝把持朝政的李纬。

可即便这样,林初月也知道此事已有苗头。权力熏心,多年身处高位,无一人能与之制衡,李纬会渐渐在这样的权力之中迷失了自己。

孝仁帝在位二十七年,池州府爆发旱情,飞蝗肆虐,以致引发瘟疫,民不聊生。

其实朝廷之中早有治虫控灾的能将,就譬如工部侍郎张维民,可偏偏张维民此人看不惯李纬的行事风格,却也不知避讳,在李纬升任首辅次年,就遭贬斥,成了建宁府推官远离京师。可张维民此人极不适应建宁府气候,不过待了一年就因水土不服而病痛缠身,于遭贬斥的第二年离开人世。

此次状况要较四年前的旱灾更为严重,后又有瘟疫影响,一直波及到了江南的常州府。

而孝仁帝此时已经身体不好,朝政只交由李伟,杨焕之等人。

疫情得不到妥善的治理,北疆荒草萋萋,尸横遍野,而远离北疆的京师,却一派盛世,歌舞升平。

而这只是其中之一。

在有几年后的江南涝灾,依旧是这般凄惨,最为富庶的中部江南地区,承担朝廷上下三分之一赋税的几个州府也接连受到影响。

早在李纬上位之前,工部是有许多能人善将的,且都各司其职,得以重用。

可只因政见不和,李纬就全将这些人按了下去。

林初月没想到,这一切都会发生的这样快。

会试后,朝堂大换血,充入了不少李纬杨焕之等人的亲信,而后又一年旱灾涝灾,接连爆发。

即便远处京城之中,林初月都感受到了状况不妙。

邵砚山升任翰林试讲,不到一年就成了翰林学士,真正的天子近臣,侍奉天子在下。

然后让林初月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她的阿砚,按照原书中的发展和杨焕之渐渐走近。

即便是林初月这样远离朝堂的人,也能在谢庆阳陈舒敖等人口中听闻邵砚山的近况。

她这趟出门,是因着京杭码头这边铺子要在扬州府开分店的事项,特地找了经验丰富的谢庆阳商讨,谢庆阳也不吝赐教,只是在谈完事情之后,他又与她闲话了几句。

“你可知你家侍讲小相公差不多又要升迁了?”他语气中带着几分调笑。

林初月不解,这才不到一年怎么这样快。

“谢公子莫要开玩笑。”

“我哪里会开这种玩笑,”谢庆阳睨了她一眼,“你家侍讲小相公可真是官运亨通呢,这才不到一年就能升任翰林学士,再一步,怕是就要拜相入阁了。”

明明是恭贺的话,可偏从谢庆阳嘴里出来,就听得让人颇为不舒服,好像邵砚山的官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一样。

但林初月心里隐隐有些猜测。

会不会真的

不可能,她绝不相信阿砚不是那样会为了权力违背本心的人。

“谢公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谢庆阳依旧的散漫,端的是世家公子的姿态:“你家小相公,又会弄墨,又会雕刻,还会皇上最喜欢的青词,不过一年就成了皇上身边的宠臣,其他人分不走半点信赖,又和次辅杨焕之走近,按照这个势头下去,可不就是我所说的入阁拜相么?”

他笑了一声,又接着道:“我原以为依照你的眼光,选的夫君应是身正品端之人,却不想你竟是看差了眼。”

林初月此刻已然沉了脸色,朝堂之上的事情她不知道,但朝野之外的事情她还是知道的。

杨焕之和李纬现在算不上是好人。

或许曾经是,但现在绝对不是。

如今的北疆和江南等地的灾情,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是在这两人,若是这两人体察民情,不那般不顾百姓生死,醉心权术的话,北疆和江南也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她不愿相信谢庆阳的话。

她的阿砚怎么会和杨焕之为伍?

“今天这番话,初月只当谢公子你从未与我讲过,告辞。”

说罢,起身就要走,身后的李儿和珠儿也跟上。

“林初月,你可以不信我说的话,但这是事实,你大可等你家小相公回家之后问他。”

林初月回头看了谢庆阳一眼,他面色凝重,全然没有刚才的散漫。

谢庆阳从来没有骗过林初月,这点林初月清楚。她在京城待了这样久,许多事情,若是没有谢庆阳的帮助,她也未必能够做好。谢庆阳与她有恩,可即便这样,林初月也依旧不会相信。

林初月头一回心情这样差,回了家之后,她连午饭都没有心情吃,找了个借口与邵全德说没有出去用饭,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门里。

直到天色渐晚邵砚山归家。

通常情况,晚饭邵全德是不会同他们一起用的,林初月会让小厨房准备一些清淡的膳食,给邵全德的送过去。

林初月亲自下厨,备了一桌饭菜,等到邵砚山回来。

这几年来邵砚山越发情绪不显,开心也好,难受也罢,始终都不大得见面上情绪的起伏,在外如此,在家中还好一些。

邵砚山归家换了常服后,见着桌上这么丰盛,而林初月坐在一旁,心中顿生暖意。

见他走过来,林初月缓缓开口:“阿砚回来了,快坐下,今日的饭菜可全是我做的,只是时候有些早,等你回来之前凉了些,我又叫人热过了一道,可能比不上刚做出来那般可口。”

邵砚山坐到林初月,身旁面上挂着温暖的笑意。

“阿月辛苦了。”

林初月强忍着心中的情绪,心态缓和地和邵砚山用完了这顿饭。

“阿砚吃好了?”

“恩,”但看着林初月似乎没吃几口,他不由得想开口问她,“怎么阿月”

“李儿把这些菜都撤下去吧,备些茶来。”

李儿道了句是,随后几个丫鬟纷纷上前,动作利落地把菜都撤了下去。

林初月侧头看向邵砚山,面色比往常更加严肃些。

“阿砚我问你些事情,你可要如实回答我。”

邵砚山握着林初月的手,轻轻拨了拨她的手掌。

她想问的想知道的,他当然会告诉她。

“阿月想问什么直接说吧,我要是知道答案的肯定会告诉你。”

她问:“你可是要升任翰林学士了?”

邵砚山闻言目光微怔,而后缓声回答:“我也不知。”

“阿砚真的不知道?”林初月眉头皱起,未等他出口回答,便又接着说,“我听人说阿砚你和杨大人走得很近。”

“是礼部尚书杨大人。”

朝中姓氏云集,姓杨的官员不少,但礼部尚书杨大人,却只有杨焕之一人。

握着林初月的手,有片刻僵硬。

他回答:“公务上有些交集。”

“只是公务上有些交集,阿砚便要去参加杨大人的五十大寿?还送与杨大人亲手雕纂的仙鹤玉石?”

这些,都是林初月求证林朗,从他口中得知的。

她不愿意相信邵砚山会和杨焕之这样的人为伍,可偏偏现下发生的一切,桩桩件件都足以证得,他在刻意谄媚于人。

林初月自认为她并不是一个品行多好的人。

她自私小气懦弱,还有许许多多的缺点毛病。

但比起如今已有祸乱朝纲之势的杨焕之等人,林初月觉得,自己还算不上大恶。

一个面对天灾人祸毫无同情怜悯之心,权力至上的人,这样肯定算不上一个好人。

她的阿砚当初在渝林书院,可是有口皆碑人人皆为称道的邵头名。

林初月相信,即便人的品性要改变,也是常年累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她和阿砚日日同处一起,她知道阿砚是这样多年来,都是未曾改变的。

至少和她相处是一如往常。

难道朝堂之上的权利,真的会彻头彻尾改变一个人?让人迷失本心,不复自我吗?

“阿砚,你回答我?”

沉寂了片刻,他抬眸看向林初月,展唇一笑。

“杨大人为礼部尚书,我身为朝臣,应当敬他重他,并无不妥。”

“可阿砚”

整个工部,几乎因为他倾颓了啊。

北疆的旱灾蝗灾,江南的涝灾瘟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