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铁炎部使团众人的离去,原本尚算热闹的都亭西驿再度冷清了下来,留在这里的铁炎部人,就只有莫粦、胡律金、勿良合台和几名随行仆从了。剩下的则是几个生面孔,他们的服饰各异,莫粦在问了驿馆小吏后得知,这些人是来自莫纳娄汗国、高余国、黑水玄鬼部的使者。至于中土大国昆朝的使节和南朝大邦宣朝的来使,则一贯各自被单独安排在一座驿馆,昆朝使节在城西的“国信驿”,而宣朝使节则在城东的“都亭驿”,此二朝之使皆不与他国使节同住,海平国以此,来显示对上邦大国的尊敬。
好在,唯一令莫粦开心的是,跟随勿良合台留下来的几个仆从中,有他想要天天见到的人,那便是温吉烈的辛蓝了。
这个当初胆大包天偷偷“潜藏”在铁炎部使团之中,跟随莫粦他们东行至海平国的少女,因了勿良合台需要休养,她在一番对勿良合台的“威逼利诱”后,终于得已堂堂正正的留在海京了,留下来“照顾”自己部落患病的那颜,这也算是随了她自己想要多见识见识城居之国繁华的心愿。
在布尔留哥带着铁炎部使团众人西返漠北后,莫粦的日子平淡了下来,他心中牢记着萧未平劝他谨小慎微的话,他并未日日出门,去流连于海京的酒肆、茶坊、名铺与伎馆之间,他大多数的时间都呆在都亭西驿之中,偶尔外出,也是去驿馆就近的茶摊、小店边稍坐一二,略略感受一番海京的市井风貌。
若不然,则是在韩元徽的主动相邀下,前往海平国翰林院藏书楼博览藏书,这倒是莫粦又一个感兴趣的所在,因为韩元徽显赫的身份“开路”,又有了游牧小邦之人,心慕上国礼乐风华的理由,他难得的能以一介番邦使者的身份进入这藏本浩如烟海的书楼中阅览,在这里,有儒释道三家的诸多经典之作,亦有兵家、阴阳家、农家、法家、纵横家的众多古籍,涉及到了礼仪、治政、兵法、农桑、山川地势、鬼神杂记等诸多方面,这里的藏书之多,涉猎之广,都令他大开眼界。
在这众多的书籍之中,他对行文刻板、讲述诸多繁文缛节的礼仪之书、儒门之书以及那论述神秘鬼神之事的道门、佛门之书不甚感兴趣,因为他虽自幼师从萧未平,学习中土知识,但萧未平所学多为纵横家及兵家之术,老头儿自己对儒门、道门的大道都还不算精深呢,更何况来教他?
至于那神秘的鬼神之事,他则更没有半分兴趣,他是个游牧人,所信的乃是草原之神——腾格里。但在他的骨子里,就算是对腾格里天神,有时他也会倔强的抬头抗争一二,并不会事事屈服于天神的安排,任由自己的命运被摆布,在他的内心之中,始终相信,天命和人事,当人事大有可为之时,所谓天命,也可逆转。既然对草原人自己的神都心存如此“大不敬”的想法,就更遑论对异族他国之鬼神的崇奉了,所以前日,他才有入无相寺,却不跪“三世佛”之举。也因此,就对议论鬼神的道门、佛门以及其他鬼神杂记之书不甚感兴趣了。
比起使人昏昏欲睡、晦涩难懂的儒释道三家著作和鬼神杂记,兵家、纵横家、山川地势、法家之书则令他更感兴趣,尤其是兵家和论述山川地势之书,是他最为爱读的,他是个生长在诸部林立、互相攻伐不休的漠北草原上的游牧之子,亦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带领部民战斗的部落那颜,他天然的就对一切论述如何用兵作战、如何克敌制胜的兵法韬略感兴趣,他始终相信,这些夏人、速慎人用成百上千年总结出的用兵作战的精华,即使放诸在草原战争之中,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战争的形态虽各有不同,但人心却是不尽相同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