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编组道徒、更好管控之需,符晋陵将遍布十路诸州的信徒以“方”为单位进行组织,根据全国路府州县情况,按照大州独设、中州小州合并而设的方针,以道门三十六天罡星为其命名,共设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三四千人,各方均设“护道”一人总领信徒,“护道”之下又设“升徒”一人,作为帮助“护道”连接普通信徒的骨干,而普通信徒则被称为“莲徒”。

在三十六“护道”之上,贤良道主之下,又设“天”、“地”、“人”三大供奉,三大供奉的人选,一人是经诸“护道”推举、道主同意,而从“护道”中被优选而出。一人是从或才思敏锐智计无双、或交友广博、或家财巨富而又心向清平道的外人中,经道主“点化”,被直接吸纳入清平道上层。还有一人则是道主自选的心腹子侄充当,三大供奉的设立,乃是为辅佐道主统辖清平道之用。

眼看道徒日众,清平道声名日隆,而戈氏武人却仍然麻痹大意,一心只想对外征伐,而枉顾内忧日俱,符晋陵以为推翻戈氏,夺取海平国的时机已然到来,遂以“白莲灭胡”为字样因海平国王室乃虎骨骨相,故而灭胡即为灭虎,暗含推翻海平国王室统治之意的密符作为发动叛乱的信号,密遣使者传于三十六方。

海平国穆宗武威十年夏历1051年夏,符晋陵以“白莲降世、灭虎斩熊戈氏为熊骨贵族、救济生民、天下靖平”为号,率领清平道正式发动叛乱,一时间海平国十路六十余州之地,二十余万“莲徒”揭竿而起,攻城夺邑,焚烧官府,因叛乱者全都以刺着“莲”字的白色布巾围住脖颈,故世人皆称之为“莲贼”。

清平道叛乱爆发后,戈氏之长、武人集团时任首领戈舜谋不得不停止了其对外征伐的脚步,开始渐次回撤兵马,转而镇压国内的大叛乱。

由于清平道大多数底层信徒并非武将、武士出身,而是多出自贫寒百姓之家,非世代厮杀军士。故而在面对戈舜谋麾下已然回归国内,又南征北讨、东征西伐厮杀不断的十数万禁军精锐之时,自然非其敌手,三年之间,二十余万清平道“莲徒”被戈舜谋屠灭殆尽,大批清平道骨干在厮杀中被砍下了头颅,血流成河。

穆宗武威十二年夏历1053年冬,符晋陵在东京路毗邻东海出海口的盐州受箭伤不治而死。

符晋陵死后,其长子“天字”大供奉符玉乾继任为清平道贤良道主,其次子符玉隆则为残余数方“莲徒”的“总护道”。

面对父亲身死,清平道濒临灭亡的黑暗时刻,符氏兄弟却起了争执,兄长符玉乾认为当下大事已不可为,应当率领残余莲徒掠船出海,借道高余国,转向中土,一来休养生息,二来中土广博、人户众多,可以在中土传教,积攒势力财富,以图他日卷土重来。而弟弟符玉隆秉性刚烈,杀气甚重,他并不同意其兄的“逃跑”之策,他认为清平道仍应留在海平国,就算不能再大规模聚众叛乱,也可拣选重点,刺杀戈氏军将及国内富商巨贾,掠其财富、制造恐慌,一样能给戈氏以重大打击,伺机为父亲报仇血恨。

符氏兄弟激烈争执,谁都无法说服对方,最终,符玉隆一气之下,率领忠于自己的精悍“莲徒”数百,反出清平道,与其兄符玉乾分道扬镳,独自留在了海平国发展,而符玉乾则率领忠于自己的供奉和“莲徒”数百暗中分批次乘船入海,借道高余国,转向中土发展。

符玉隆离开其兄后,为了表明自己不同于兄长,遂改旗易帜,改“白莲”道花为“黑莲”,将数百精悍莲徒重新编组,以军伍之制,改三十六护道为三十六护军人数虽只有数百,但先定制,以图将来之用,“升徒”改为“军徒”,“莲徒”改为“莲卒”,“天”、“地”、“人”三大供奉改为“天”、“地”、“人”三大军师祭酒,贤良道主则改为武士团主,由此,“黑莲”武士团正式创立。

清平道之分裂,白莲与黑莲并存于世,史称“莲花裂变”!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