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徽知道黑莲武士团重新出现在海平国的可怕,毕竟那是曾经数十次掀起叛乱与刺杀的黑暗组织,黑莲降世,则席卷州府、所过之处,血流成河!

要说起黑莲武士团的由来,就不得不从韩元林口中的那条符氏“漏网之鱼”说起。

海平国《国史通鉴有载:

五十余年前,海平国仁宗大王嘉平二十六年夏历1041年,仁宗崩殂,海平国爆发了以戈舜谋为首的武人集团推翻以符氏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政变,这实质上是一场速慎骨相贵族间的权利斗争,结果是符氏落败,宗族被屠灭殆尽,以戈氏为首的军事贵族开始掌握大权。

然而在政变之时,符氏庶子符晋陵携其妻及二子符玉乾、符玉隆恰好正外任州县,不在海京,符晋陵为人机敏,又交好道家方士,喜好黄老之术,惯爱走访道家庙观,与道家方士友善,常自命为道祖之使,寻仙问道以求长生,有以言行蛊惑百姓之嫌,并颇通医道杂数、炼丹之法并兼修古速慎萨满巫蛊之术。

彼时海平国道教大昌,道门术士多有交好权贵者,因而,在提前接到了交好的术士报信后,符晋陵得以携妻、子在戈氏搜捕兵马到来前一晚秘密逃出所任的州县,在道门好友帮助隐匿下,终于得以逃过一劫。

戈氏执掌海平国权柄后,对内大肆搜捕曾依附符氏的骨相贵族,加大对国中百姓的赋税徭役,并强征青壮入军伍。对外则频繁发动战争,连年征讨玄鬼诸部和高余国,甚至野心滋长,在辽东之地亦于中土大国昆朝摩擦不断。

如此穷兵黩武之下,国中百姓赋役沉重、田地逐渐荒芜、流贼开始蜂起。为了维持对外征伐所需,戈氏非但没有丝毫改变苛政之想,反而变本加厉征发赋役,并对几股兴起的流贼进行残酷的镇压,海平国变的政局动荡、生民横死、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象。

在这种政局黑暗动荡、民生多苦难的背景下,现实的残酷令人失望,因此便有诸多贫苦百姓、寒门家族乃至于家声不显、郁郁不得志的大量鹿骨、马骨的骨相贵族,他们开始更加虔诚地崇奉道家、佛门,寄望于漫天神佛能够拯救世间疾苦,追逐求仙问道,寄望于得到仙家指点,以求脱离苦海。

而符晋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他的复仇,他改名换姓,精心伪装,于戈氏武人政权执政五年后、即海平国穆宗大王武威五年夏历1046年创立清平道,自称“贤良道主”,纠合与他交好、对世道不满、内藏野心的道家术士马安良、杨纯罡、易如风、吴昊古四人,以《太上老子五千文为经典,以劝人跪地思己过、符水治病为传教基础,以“白莲”为道花,以“白莲降世、善道大昌、生民受益、天下清平”为口号,率先在海平国东京路开始传教。

因为戈氏掌权后战争频繁、徭役频发,百姓负担沉重,故而,以戈氏为首的武人集团初时对于清平道这种以善道教化百姓,劝人向善、服从已身统治的黄老道组织的存在予以了默许和部分支持。

如此,在得到了庙堂的默许和支持后,符晋陵得以大肆传播清平道,广收道徒,并以初时在东京路所收的心思机敏、头脑聪慧、口舌伶俐的弟子九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生民,转相诳惑,短短六年间,众徒二十余万,连结诸路诸州,自中京路、东京路、西京路、南京路、北京路、兴京路、安远路、怀远路、西北路乃至率宾路十路六十余州之人无不毕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