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董事长,马工说你有福气,这福气也太大了!铁矿按年产300万吨矿石计算,可持续生产至少25年。金矿选厂按年处理30万吨矿石,可持续生产10年。你算算,这是多么巨大的财富啊?”

听到这些话,张玉龙脸上写满开心,矿业公司的众人也是群情激动。这么巨大的收益,他们也能跟着受益,都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第四天上午9点30分。

这天,勘探院和测绘院的人员没有再去野外,他们在住处整理数据资料,绘制草图。

而张玉龙和矿业公司的众人又来到荒山,登上高处勘察地形。

山上的残雪在阳光下雪白刺眼,张玉龙踩着咯吱作响的冰壳登上坡顶,身后十余人如蚂蚁般在褐红色山岩上蜿蜒。山体岩层断面像被巨斧劈开,裸露着暗金与铁锈交织的矿脉。

山顶初春寒风凛冽,张玉龙站在前面。总经理李国华、副总经理陈岩松、总工程师王立群、副总经理张晓波、地质勘探部经理周明远、采矿部经理刘振华、选矿部经理吴丽娟、技术部经理黄文斌、生产调度部经理赵国强、安全部经理徐卫东和保卫部经理陈建华及8名保安队员围在身后。

登高远望,众人都觉神清气爽。

总经理李国华双手举着高倍军用望远镜观察四周环境,眉头紧锁,似乎在努力将眼前的景象与脑海中未来厂区蓝图对应起来。他缓缓转动望远镜,从山的这一侧扫视到另一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阳光照在他专注的脸上,映出岁月的痕迹和对未来的期许。

突然,他的眼神一亮,似乎发现了什么,对远处一处区域细心观察。几分钟后,招呼身后的总工王立群过来共同查看。两人低声交流着,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显然对所见之景象各有见解。

接下来,副总经理陈岩松、地质勘探部经理周明远、采矿部经理刘振华、选矿部经理吴丽娟、技术部经理黄文斌、生产调度部经理赵国强、安全部经理徐卫东和保卫部经理陈建华这些人都上前分别查看。

这些专业的矿业人士经过十几分钟的简单商议,由总经理李国华向进行张玉龙汇报:“董事长,你看看那片区域。”他将望远镜递给张玉龙,并指明方向。张玉龙接过军用望远镜,向他手指方向看去。

李国华则继续汇报道:“那片林地和附近丘陵荒地我们认为可以建设铁矿和金矿选矿厂。距离这里5.6公里,6公里半径范围内没有任何村庄、建筑物。而且处于元宝村和小汤沟村下风处位置,避免将来粉尘吹向居民区。”

“将两个选厂建为东区和西区,中间留500米缓冲区。金矿选厂建在东区,铁矿选厂建在西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建在中枢区。”

总工王立群接话道:“根据刘工他们的测算,我们又论证了一下。铁矿选厂按100亩土地预留,金选厂按80亩土地预留。加上附属建筑和设施,以及尾矿库等占地,我们暂估算用地300亩。那片区域目测土地面积有600亩至800亩,完全够用。那里明显是丘陵荒地和少部分林地,不可能是耕地。董事长,你觉得这个方案可以吗?”

在张玉龙老家的山区环境地形,耕地面积很少。这种丘陵荒地地貌很多,几乎没有可利用价值。

张玉龙点点头,说道:“如果大家都认为可以的话,那我也没意见,就这么定吧。另外,我的要求是,无论采矿还是选厂生产还有矿区道路运输,一定要减少对这里环境的破坏。我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你们都是专业人士,要想办法采取措施保护这里的环境。我可不想在老家被乡亲们戳后脊梁,骂我是黑心商人!”

李国华、王立群、陈岩松等众人都齐声答应:“是!董事长!”

李国华说道:“董事长,请你放心,我一定加强管理,尽力保护这里的环境。但是…”他面露难色:“我们这么大的矿区,做起来也会有很大难度。就说矿车运输这块,避免不了扬尘,会对地里的庄稼有影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