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诡案密档》,我是林深。本章内容根据池州市网友@河岸观察者2012的亲身经历整理。以下文字经当事人授权发布,部分细节因调查保密需求隐去关键信息。
1. 失踪的夜钓者
2013年秋末的某个凌晨,青阳河雾气弥漫。
在河岸承包鱼塘的老周照例带着手电筒巡夜,光束扫过水面时突然定住——距离堤坝三十米处的芦苇丛里,漂着半截浸湿的蓝色冲锋衣。这件衣服属于连续三晚在此夜钓的陌生男人,前日两人还分享过一包红塔山。
老周划着木船靠近,发现冲锋衣内袋装着浸透的笔记本,模糊字迹中反复出现"七月十五水底石阵"等词。更诡异的是,冲锋衣背部有六道整齐裂口,像是被巨型禽类抓破,但青阳河从未出现过翼展超两米的鸟类。
三天后,派出所在下游五公里处打捞起一具尸体。法医报告显示死者肺部充满藻类与淡水螺卵,指甲缝里嵌着黑色片状物,经鉴定为距今1200年的唐代鎏金残片。而青阳河作为长江支流,河床淤泥层从未出土过唐代文物。
2. 河底声纹档案
我跟随@河岸观察者2012来到事发地时,他掏出一支老式录音笔:"这是第四个失踪者留下的。"按下播放键,电流杂音中传来类似编钟的闷响,间隔规律如同摩斯密码。突然夹杂着人声嘶吼:"它们在水底砌墙!"
地质专家分析声纹后确认,背景音中存在17赫兹次声波。这种频率易引发人类恐慌感,常出现在地震前兆或大型古墓塌陷时。当我们用侧扫声呐探测河床,成像图显示七块高密度物体呈北斗七星状排列,最大的一块直径超三米,材质密度接近青铜器。
更离奇的是,当地水文站记录显示,每次失踪事件前夜,该河段水温会骤降8-10℃,但流速却逆向加快。2021年省考古队秘密勘探时,仪器在河床以下12米处扫描到人工开凿的甬道结构,其走向与明代《池州府志》记载的"镇河龙宫"完全吻合。
3. 守夜人的禁忌
在河岸废弃的防汛站里,我们找到独居的守堰人老吴。他指着墙上斑驳的防汛图,某处用红笔圈着"1987.7.15":"那年中元节,我在值班室听见整排窗户被拍打,透过玻璃看见十几个黑影顺着堤坝往水里走。"
他颤抖着翻开工作日志,泛黄纸页记录着三十八年间11起相似失踪案,死者衣物均出现撕裂伤,且随身物品中必带金属器物。1999年某个暴雨夜,老吴亲眼见到河面浮起青石牌坊,匾额刻着"贞观廿二年敕建",门洞内闪烁着绿荧火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