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对方终于把故事完整叙述完毕时,四儿这边的按摩服务也恰好顺利完成。

此时稍有空闲下来的四儿,并没有选择休息或者做其他事情,而是顺手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机,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栏里输入“赤松 人物传记”几个字后点击了搜索按钮。

不一会儿功夫,网页上就显示出了大量与赤松相关的信息,四儿仔细浏览起来,想要从中获取更多关于这位神秘人物的详细资料。

赤松和尚,原名韩景琦,于明朝崇祯七年(公元 1634 年)四月二十四日降生于四川潼川东塔山青藤坝。

他在家中排行老五,其父名为韩中轩,母亲则是谢氏。韩氏家族在当地乃是名门望族,声名显赫。

然而,命运多舛,赤松年仅六岁时,父亲不幸离世。此后,他便由兄长悉心抚养和教导。

自幼经历如此家庭变故,赤松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心中时常慨叹不已。

其叔父目睹他家遭遇这般不幸,又见这孩子天资聪慧、机敏过人,遂将他接入潼川城中,让他专心研读儒家经典学说。

可惜好景不长,未满一年时间,正值明末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无奈之下,赤松只好过继给杜家成为其子。

没过多久,为躲避战乱,赤松辗转来到贵州。此时,家中亲人都期望着他能遵循儒家科举之路,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但赤松却意志坚定地一概拒绝,反而对佛教所宣扬的不生不灭之真理心生向往,并立下誓言要通过修行来探寻人生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由于对家中世俗琐事的厌烦和纷扰感到不堪忍受,赤松决定寻求一份宁静与超脱。

恰巧此时,邻家有一袁姓之子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相约为伴一同踏上了新的旅程。

他们一路前行,最终来到了息烽的南望山。在这里,他们寻得一处清幽之地,亲手割草搭建起一座简陋的庵堂。

自此以后,每日清晨,庵堂里都会传出阵阵清脆的木鱼声和诵经声,那是他们专心念佛、收敛心神的时刻。

然而,这样清苦的生活并非每个人都能长久坚持。没过多久,袁氏子就难以承受这份艰辛,趁着夜色悄悄离去,独自奔回家中。

而赤松却不为所动,反而向着更深的山林和大箐走去,决心将这苦行之路一走到底。

日复一日,赤松在深山之中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他风餐露宿,粗茶淡饭,日夜精进修行。

长时间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他变得骨瘦如柴,形容憔悴,几乎看不出人形,但即便如此,他内心向佛的信念从未动摇分毫。

就这样苦苦修炼了一年有余,一天,一群人突然出现在了这片寂静的山林中。

原来,是那位袁氏子回到家后,其父兄担心赤松的安危,便循着他离开的方向一路找来。

当看到眼前这个不成人形的身影时,众人皆是一惊。尽管百般劝说,赤松却始终不愿放弃修行跟他们回去。无奈之下,父兄们只好强行将他带回了家。

回到家中后的赤松,依旧保持着吃素的习惯,对于家事一概不理。就连先前定下的亲事,他也毫不犹豫地坚决退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