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设想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灭掉南明,进而南下收复两广和福建,可如今半年过去了,多铎的大军依旧被阻在淮北,寸步难行。
虽说东路军并未遭受重大损失,可南路的阿济格军却让多尔衮愤怒到了极点。
先是阿济格在武昌被那夏军打得大败,损失掉近两万大清精锐,外加八万多汉军和前明降兵,最后只能带着不到两万人灰溜溜地退回陕西。
多尔衮本以为这只是阿济格一时轻敌大意疏忽所致,于是命他带着剩下的兵马进驻洛阳,与洛阳留守固山额真图赖合兵一处,共同出击位于登封的夏军,打算与东部的多铎部对夏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可谁能想到,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的这份奏书,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多尔衮的心口。
他只觉眼前一黑,气血翻涌,差点当场晕厥过去。
大清入关时,满洲八旗不过六万多人,蒙古、察哈尔八旗两万多人,汉八旗三万多人,其他兵马三万多人,拢共也就十六万兵马左右。
如今,一下子又折损了近三万精锐,前后算起来,已经损失了将近五万大清精锐兵马,还不算那些前明降兵的伤亡。
这对于本就兵力有限的大清来说,无疑是伤筋动骨的打击,十成兵力已去其三,怎能不让多尔衮心痛得如刀绞一般。
更要命的是,朝堂中那些曾被他强势压制下去的政敌,如今见南、东两方战事不利,又开始蠢蠢欲动,声音愈发响亮。
这次孟乔芳代为上奏阿济格全军覆没,仅剩下重伤脱逃的阿济格和几名重伤亲卫的消息,就像是个引子,即将引发朝堂上一场激烈的争斗。
多尔衮满心焦虑,却又感到无比无奈,只能暗自叹气,心中对底下这些将领的不争气感到失望透顶 。
天色未明,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还凝着一层露水,北方夜风呼啸而过,吹得宫殿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
多尔衮早早便起了身,贴身的小厮们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他穿戴朝服,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十足的谨慎,生怕触怒了这位权倾朝野的王爷。
多尔衮站在铜镜前,眼神冷峻地审视着镜中的自己。
他清楚,自己在朝堂上的强势,仰仗着三个关键支撑:麾下精锐的军队,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剑;那些支持他的王公贵族;还有那位身处后宫却谋略过人的皇太后。
这三方势力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稳固的铁三角,让他在朝堂之上能够翻云覆雨,无人敢撄其锋。
往昔,大皇子豪格在他面前,如同惊弓之鸟,他一声令下,豪格绝不敢有半分违抗;
济尔哈朗与他同为辅政大臣,也被他不动声色地打压整治,变得唯唯诺诺,毫无还手之力;
就连资历深厚、老谋深算的索尼,也被他的权势压得噤若寒蝉,长时间称病不敢踏入朝堂半步。
可如今,这看似坚不可摧的铁三角,却悄然出现了裂痕。
其中一角的松动,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不安的涟漪。
尽管这裂痕还未完全断裂,但那股扑面而来的危机感,却如影随形,让多尔衮彻夜难眠。
今日早朝,朝堂上的气氛异样凝重,多尔衮步入大殿,目光扫过群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