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他再次郑重宣告:“诸卿,秦国欲图霸业,军工革新乃必由之路。无论前路多少艰难险阻,朕与尔等同心同德,定要蹚出一条血路!”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群臣,声音响彻大殿。
群臣见状,纷纷跪地高呼:“王上英明,臣等愿效死力!”他们脸上写满了忠诚与决心。
此刻,秦国上下仿若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民心渐稳,军工坊也恢复忙碌。密使依旧往来于楚地,源源不断送回情报;南方战线枕戈待旦,只待时机成熟,给楚国致命一击。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日,负责南方战线情报的密使匆匆入殿,神色焦急:“王上,大事不妙!楚国似已察觉我军动向,正暗中调兵遣将,加强沿江防御,我军先前部署恐需调整。”他单膝跪地,双手呈上密报。
嬴渠梁接过密报,眉头紧锁:“看来楚国也非等闲之辈,这一局,愈发难下了。”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凝重。
商鞅思索片刻,拱手道:“王上,臣以为可佯装退兵,麻痹楚军,再寻机突袭。”他眼神深邃,脑海中迅速谋划着新的战略。
“此计甚妙!”嬴渠梁点头赞许,“即刻传令下去,按商君所言行事。”
与此同时,在楚国朝堂,楚王高坐龙椅,怒视群臣:“秦国欺人太甚,竟敢在我眼皮底下搞小动作,此番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他一拍扶手,震得龙椅嗡嗡作响。
“王上息怒,我等已加强防备,秦国若敢来犯,定叫他们铩羽而归。”一位将军出列,抱拳请命,脸上满是自信。
秦国这边,按照新的部署,大军佯装退兵,营帐内却灯火通明,将士们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出击。密使们也加快了情报收集的速度,力求掌握楚军的一举一动。
而在军工坊,墨羽伤愈后,更是日夜操劳,带领工匠们改进“裂云”弩机。“兄弟们,秦国的未来就在咱们手中,一定要打造出更厉害的兵器!”他挥舞着铁锤,大声激励着众人,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
工匠们齐声高呼:“为秦国效力!”工坊内热火朝天,锤声叮当,奏响了一曲奋进的乐章。
就在秦国准备给楚国致命一击之时,魏国却突然有了新动向。魏使再次来到秦国,求见嬴渠梁。
“秦君,我魏国愿与秦国结盟,共击楚国。”魏使行礼后,开门见山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嬴渠梁微微眯起双眼,心中暗自思忖:魏国此举,究竟是真心结盟,还是别有所图?这突如其来的变数,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朝堂上,群臣议论纷纷。
“王上,魏国反复无常,不可轻信。”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进言。
“但若是能利用魏国之力,打击楚国,对我秦国未尝不是好事。”另一位大臣则持不同意见。
嬴渠梁沉思良久,最终开口:“此事需从长计议,魏使,你且先回馆驿歇息,待朕考虑清楚再做答复。”
魏使退下后,嬴渠梁与商鞅等人商议至深夜。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凝重的面庞。
“商君,你觉得魏国此举背后有何深意?”嬴渠梁问道。
商鞅分析道:“臣以为,魏国或是看到秦国与楚国争斗,想趁机渔利,又或是惧怕楚国报复,想寻求秦国庇护。但无论如何,我等需谨慎应对,不可轻易陷入他国圈套。”他的声音沉稳而冷静。
经过一番权衡,嬴渠梁决定暂且稳住魏国,观察其后续行动。同时,加快对楚作战的准备。
且看此后,秦国能否在这重重困境中突围而出,荡平六国,成就霸业?又有多少暗流等待被发掘,多少英雄将在历史的洪流中闪耀?一切皆未可知。
正如诗云:“秦途诡谲剑鸣霜,暗影权谋各暗藏。
裂弩惊霄驱雾霭,曙光破晓待雄章。”未来的画卷已然铺开,只等秦人挥毫泼墨,绘就壮丽史诗。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