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杜挚却微微摇头,忧心忡忡道:“君上,商君,此举虽是对方挑衅在先,但如此残忍手段,恐会被他国诟病,说我秦国野蛮,于我秦国声誉不利啊。且当下各国虎视眈眈,我等当以怀柔之策应对,避免激化矛盾。”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仿若炸开锅的沸水。
嬴渠梁坐在王座之上,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心中权衡利弊。许久,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秦国当下的首要任务,仍是巩固变法成果,继续发展国力。对外,要留意各国动向,防范他国因今日之事寻衅滋事;对内,要安抚民心,化解百姓的疑虑。商君,此事后续便由你妥善处理。”
“臣遵旨。”商鞅领命,心中明白,这又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与此同时,随着秦国的强势崛起,朝堂权力天平失衡。旧贵族虽遭重创,却贼心不死,妄图垂死挣扎。他们暗中串联,阴谋借祭祀大典之机制造混乱,谋害商鞅、扳倒嬴渠梁,以图复辟旧制。密探飞速报信,嬴渠梁不动声色,与商鞅密商后,悄然于大典各处布防,精锐暗卫隐匿身形,只待敌人自投罗网。
大典当日,阳光明媚,气氛却凝重压抑。嬴渠梁身着礼服,目光冷峻,时刻留意四周动静,心中暗自盘算如何将这股反动势力连根拔起,护秦国安稳。祭祀现场,香烟袅袅,仪式庄重,暗卫们潜伏暗处,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角落,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此时,旧贵族们也在佯装虔诚,他们眼神闪烁,交头接耳,传递着最后的行动信号。为首的一位老贵族,手抚胡须,看似镇定,实则手心早已冒汗,心中默念着计划一定要成功,只要能除掉商鞅和嬴渠梁,秦国就能重回他们的掌控。
而在人群中,一位年轻的小吏,表面上跟着众人一同参拜,实则是商鞅安插的眼线。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旧贵族们的一举一动,发现异样后,悄然向暗卫传递消息。
另一边,商鞅佯装不知,与几位大臣交谈着祭祀的流程,眼神却不时扫向四周,捕捉着任何可疑的迹象。他心中清楚,今日这场较量,关乎秦国的生死存亡,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随着祭祀仪式逐渐进入高潮,气氛愈发紧张。突然,人群中一阵骚乱,几位旧贵族的家仆装扮的刺客,手持利刃,冲向嬴渠梁。然而,他们刚一动心,暗卫们便如鬼魅般现身,与之展开激烈搏斗。
刺客们虽有拼死一搏的决心,但怎敌得过训练有素的暗卫。不消片刻,刺客们便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祭祀场地。
旧贵族们见势不妙,妄图逃窜,却被早已守候在四周的士兵团团围住。嬴渠梁见状,冷冷地看着他们,说道:“你们这些逆臣,秦国给了你们机会,你们却不思悔改,妄图破坏秦国的安定,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
为首的老贵族还想狡辩:“君上,我们只是想为秦国找回正统,您被商鞅蒙蔽了双眼啊!”
商鞅上前,怒斥道:“住口!你们所谓的正统,是让秦国百姓重回水深火热之中,我变法图强,何错之有?”
最终,这些旧贵族被一一拿下,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惩处。经此一役,秦国的变法之路更加稳固,然而,嬴渠梁和商鞅深知,前路依旧布满荆棘,各国的威胁、内部的隐患仍未彻底消除。
再说嬴驷,会后回到自己的居所,独坐书房,仿若闭关的修行者,陷入沉思。他深知,父王交付给自己的责任重大,未来之路,不仅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更要有运筹帷幄的智慧,仿若掌舵的艄公,引领秦国这艘巨舰破浪前行。他铺开竹简,研墨提笔,开始记录今日议事所得,规划着自己对秦国未来发展的思索,仿若绘制航海图,指引方向。
窗外,夜色渐浓……
星辰点点,仿若在见证着这位少年的成长,也预示着秦国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将继续向着大一统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虽有风雨,却矢志不渝。
且看,那隐藏在暗处的危机究竟何时爆发?秦国又将如何巧妙化解?
真可谓:
“秦途砥砺步维艰,血雨纷扬漫九天。
壮志未酬心不懈,雄关漫道待扬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