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龄,把我们这段时间攒的钱拿出来数数。”
秦昇记得前几天看的时候,已经有一堆瓶子了。
于是让妙龄换了一个箱子放着,这会儿不知道里头存了多少钱。
刚开始赚钱的时候,他还很喜欢数钱,但如今最大面额就是一张大团结,数起来太麻烦了。
“阿昇,箱子里的整数是一万六了。”
苏妙龄作为管钱的,不用拿出箱子来,也记得里面准确的数目。
别看现在每晚阿昇不会陪她数钱,只想陪她玩闹睡觉,但她每天的账目都没落下。
说完,她把自己记的每天的账本拿了出来。
“还剩下六百多块钱,在阿昇的身上,以备不时之需用的。”
交待账目的时候,苏妙龄的语气难掩自豪感。
她嫁给秦昇之前,从来没想到,会那么快变成万元户。
说要盖新房的时候,她还担心一下子用完了存款,伤筋动骨。
没想到,连爸妈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赚到了将近一万块钱不说,阿昇的生意越做越大,路子越来越广。
这么快又成万元户了不说,按照这个趋势下去,等到过年,家里说不定能有十万的存款!
李金桂知道儿子一天当一个月使,天天忙活着各种山货野味的生意。
可她没想到,支出那么大的一摊子,净收益居然这么多!
“小昇,这钱都是靠着鱼塘那块地做买卖赚的?大家的工钱你给够了没有?”
“除了铁柱哥他们这些十天半个月才发一次的,剩下的都是日结,收兔子的钱倒是还没有准备出来,但距离收兔子还有一个多月呢,边赚边攒不用考虑,这一万六可以直接投入到买店铺里头去。”
秦昇仔细地给爸妈算了一笔账。
有了店铺以后,他们就可以全天候卖炸货,收益至少能增加一倍。
按照他们这些天的收益来说,投资三万块买店铺,忙活一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来。
当然了。
关于今年买了店铺,明天就会房价倍增的先见之明,秦昇是一个字都不可能说的。
李金桂听到自己要花这么多钱,置办这么大的家业,心里既激动又很紧张,双手不停交握着直冒汗。
“小昇,你算的这些账,你说了我和你爸也听不懂,这买铺子的钱,大头是你出的,就当是你买的吧。”
“一家人分什么你的我的,这是给你们买来卖炸货用的,回头除了炸鱼还可以卖些别的炸食。”
“别的?咱家鱼塘里能炸了卖的,就只有鱼了,你要是买别的东西拿来炸,回来查出来,不太好。”
加工自家生产的食物拿出去卖,那叫产销一体化。
低价买入别人生产的食物,再次加工拿出去卖,虽然现在不会被扣投机倒把的帽子了,但碰到时风向不对,还是要进去喝茶。
李金桂到底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也不想像今天一样,给儿子添麻烦。
她情愿薄利多销多吃苦受累,也不想因为走捷径摊上官司。
“妈,我就是随口一说,反正我听师父说,这私营模式,往后一定能放开到个人经营上面来,那国营饭店都有私人入股了,往后想炸什么拿去卖,只要手艺好质量好就行,再说了,咱家鱼塘里确实只有鱼适合炸,可河里还有虾,山里还有肉呢!”
其实秦昇想买个大一点的铺面。
这样一来,除了炸食以外,还可以搞些别的加工食品,增加竞争力。
只是他和爸妈的钱加起来也才两万五千块,勉强买个占地五十平的两层商铺,地段还可能不是处于步行街正中间。
不符合他的设想。
“小昇,钱不够怎么办?借借?”
提到借钱的事,秦昇抿了抿嘴,显然想起了不太美好的回忆。
钱难借屎难吃,他还是再想想别的法子吧。
“爸妈,我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最近步行街有些乱,也不适合去看铺子,咱们等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商铺。”
秦昇朝着爸妈伸出手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