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上面只记录着胡亥他会继续推行父皇的理念,统一度量衡。
但说实话,这只能算是想法,至于胡亥有没有去做?
难不成是指胡亥那些昏庸而残暴的统治吗?
不要扯着大义的旗帜,秦朝的严刑峻法是有着历史的原因在的,毕竟当时法家学说是秦国、秦朝的主流。但胡亥上位后,他的变本加厉,有多少是想着秦朝的发展、又有多少是为了自己的享乐?
还有年龄的说法,后世人不清楚觉得有争议,但嬴政难不成会不知道自己儿子多少岁?
而且,就像天女说的,年龄并不是胡亥不作为、乱作为的理由。
玉不识后面说的内容,在知情人听来,着实惹人发笑。
刘彻支着手,懒洋洋地说道:“你想要夸始皇,那就夸一下吧,毕竟始皇陛下在一统方面确实可以。”
毕竟汉朝很多制度也是脱胎于秦制,这是他们无法、也不会否认的。
但同时,对于秦始皇的苛政、暴政也是直言:“只不过他确实在很多方面也做的不行。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起义了。”——当然,最后是他们家太祖夺得了天下。
“但是,”刘彻咬了重音,似笑非笑,“估计始皇陛下和秦二世,都不会想到后世人居然还会给他……这怎么说来着?找补吧?”
确实,胡亥怎么想的,人都已经没了,大概也没有什么想法了。
但嬴政看着也有些意外,或者说,这些说法就是在他的意料之外。
后世人,居然还有这样的想法的吗?
这是在说,胡亥无错?
人无语的时候大概真的是会笑的。
嬴政看着自己偌大一个秦朝,短短十四年二世而亡,怎么可能不在意不心痛?结果后世人说胡亥身为“亡国之君”也是有苦衷的,毕竟他也是第一次当皇帝。
怎么,难不成还有谁会是第二次当皇帝吗?
——别说,还真有一个,不过这些是后话了。
【其实说来,还是那个结论——
当时的秦朝内部便出现了问题,加上外部环境也是急剧恶化,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于秦朝内部,继位的秦二世胡亥沉迷享乐,大肆诛杀宗室和大臣,惹得朝廷内外人心惶惶,统治收到动摇。此外,还有赵高专权,政策混乱,朝政几乎就是陷入了瘫痪之中。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秦二世延续了秦始皇时期的严刑峻法,百姓的负担很重。而继位掌权的胡亥、赵高不仅没有减轻赋税和徭役,反而变本加厉,这也使得社会矛盾激化,更是为后面大规模的起义埋下了伏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