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要不要把争议、甚至负面人物放到这里来讲,她其实也是犹豫过的。
不过她后来也想开了,历史的构成,不仅仅是这些名人,也是百姓。而在其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圣人、天子、贤臣、名将、百姓,甚至是贪官污吏,叛臣反贼,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忽视不了,也无法就此磨灭。
也正是因为构成的人和事复杂而多彩,才让人有着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都是人,不管好的坏的,至少他们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他们怎么不能算是“千古风流人物”呢?
而且,很多时候,他们才正是和一个封建王朝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又怎么可能不讲呢?
******
对于玉不识来说,这是准备下一次直播的三天,时间并不算很长。但对于各个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朝代,他们时间的长短就各不相同了。
在这段天幕没有动静的时间里,有些朝代研究着天幕提到的两次改革,并尝试改进和试验。尤其是一个王朝发展到了中晚期,不必天女提起,他们也能知道其中各种问题纠缠,想要达到像先祖那样成就,就不能害怕、下大功夫去改变病理。
只是其中阻力多且杂,能不能成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决定的,端看各人手段、能力和毅力了。
还有那些正正被点到名字的朝代,也是忙不迭地开始改革,一如大明的隆庆朝。
之前因为观看直播,所以大家的发言比较少,更多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天幕、不,或许应该称殿中的水幕上。
但等到天子宣布退朝,并叫他们回去好好想想接下来怎么办后,他们也是不能不听。
尤其是之前在观看直播时,天幕上还时不时地飘过明朝上下皇帝的“弹幕”。
有羡慕的,也有命令。
尤其是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发话,虽然是不同的时间,但他们也不能不管。
是的,朱元璋和朱棣也用上了弹幕。
毕竟上面也还有着崇祯的诉苦,他们鞭长莫及,能做的也只有督促后辈尽早开启改革。至少天女肯定了张居正改革是向好的,虽然并不完美,但总该做出第一步。
至于他们两个有没有开启对话,那还是要点面子的。但洪武朝的青年朱棣又是被自家父皇给盯上了,这次可是连马皇后和太子朱标说话也没能劝阻朱元璋打(划掉)教育孩子的决心。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并不能怪罪到朱棣身上,毕竟不仅是现在的他还什么都没做,而且他当皇帝后好像在天女口中做的还不错,但这不是他心中恼火嘛,找不到正主,也就只能冲着这位“祖宗”动手了。反正他皮糙肉厚的,打打也无事。
至于更往上的祖宗是自己?他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吧?所以还是“教育”儿子更加减压。
此外,宋代几个朝代的动作也不慢。
因为有着天幕的存在,讲究名声的士大夫们反而更为积极。说不想青史留名那是不可能的,但哪怕真的淡泊名利,总也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和不好的事情挂钩吧?
而且,天幕都直接给出了成功的模板,虽然不能说可以直接照抄,但改改也还是行的。
若是一个王朝发展不好,又哪里能留空间给他们发展呢?
所以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至少大家的面上都是一副积极向好的态度。
而有的朝代正是欣欣向荣的时候,虽然也汲取后世发展的经验,但也有时间腾出空来思考天女最后说的那番话。“深恶痛绝”?什么样的人会让人深恶痛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