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真正的杀手锏放在军特战队和全师六个团的侦察连上,这些部队人数少,且更精干,在潜伏隐蔽上更加擅长。李杰已经获得了李志坚的授权,特战队暂时由他指挥进行作战。
李杰要让这些部队去阻击线前面去设伏,打击从新乡而来的日军援兵。
在新乡的日军三十五师团的确对43军的以往战例都认真研究过,发现43军运用围城打援战术的情形比较多,在武汉会战以及第一次进攻井陉时都应用过。所以日军也比较注意防范,战前侦察做的也很细。
在43军新八师在夜间发起对辉县的围攻作战之后,日军侦察尖兵了解到新八师的一个团的确如电报所说的一般,在辉县外围设置阻击阵地后,并且与在辉县驻守的日军核对了方面情况后,才放心派出援兵。
日军三十五师团从新乡先行派出两个大队增援。这两个大队,已经是当晚可以派出的最大机动兵力。
并且为了防止被中国军队伏击,两个大队并没有一起出击,而是分为先后顺序,前后相隔十多公里。
在这里负责指挥战斗的是特战队队长王伟,在了解到对面的情况后,立即向李杰进行汇报,如果按照原计划伏击的话,后面一个大队日军就会快速增援,作战的变数大了很多。
李杰稍微考虑一下,就决定伏击后面的一个大队,放前面的那个过去,部队做好隐蔽。
在日军前面一个大队经过之后,后面的大队再不担心其他意外情况,一心向辉县方向前进。
在走到新乡和辉县交界处,天上突然升起众多的照明弹,随后从道路两侧几百米外一百多挺机枪开始向着道路上的日军射击,日军准备下车还击之时,又有几十门迫击炮及上百具掷弹筒集中进行轰炸。
由于进行射击轰炸的都是43军中最精锐的官兵,打击都非精确,王伟在作战安排时力求快准狠,趁着日军没有反应过来前就将对面日军的主要战斗力打掉。
在迫击炮和掷弹筒还在轰炸之际,六个侦察连的官兵就开始冲锋,特战队在后面火力支援,部分人使用狙击枪进行精准杀伤。
一千多号日军,在这种饱和式的攻击下,基本上每人头上都可以平均一到两枚榴弹或者迫击炮弹,大多数人已经在第一轮袭击中被干掉,剩余的运气比较好暂时留下性命的日军,也被炸了晕头转向,剩余的指挥官根本组织不起反击来,能够及时趴到地面,这也是基于日常刻苦训练已经形成的潜意识。
不过在已经冲锋过去的新八师军官兵而言,剩余的这些日军也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前面通过的日军一个大队,距离此处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但是却完全来不及增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