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过之戒:治疗的“分寸拿捏”
“黄帝曰:‘何谓五过?’岐伯曰:‘凡刺之属,有余有不足, 凡此五者,皆医之大过也。’”
黄帝接着问:“‘五过’到底是啥呀?”岐伯说:“大凡针刺治疗,讲究的是恰到好处。要是该补的时候没补够,不该补的时候瞎补;该泻的时候没泻对,不该泻的时候乱泻;或者诊断病情不仔细,弄错了虚实;又或者不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病情变化就盲目治疗;还有就是治病的时候,不按照常规的方法和顺序来。这五种情况,都是医生容易犯的大错啊。”
这就好比做菜,盐放多了太咸,放少了没味,得精准拿捏。医生给病人治疗也一样,补泻就像往身体这个“大锅里”加调料,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得掌握好分寸,不然就像炒菜炒糊了,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把病情搞复杂。
五逆之危:病情与脉象的“矛盾警报”
“黄帝曰:‘何谓五逆?’岐伯曰:‘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天然白,及后下血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
黄帝又问:“那‘五逆’是啥样的呢?”岐伯说:“如果得了热病,按道理脉象应该是比较快、比较躁的,可现在脉象却很平静,或者已经出汗了,按说热该退了,脉象却还是又盛又躁,这就是第一种‘逆’,就像本该向前跑的车却往后退。拉肚子的病人,脉象一般应该是比较虚弱的,可现在却洪大,这是第二种‘逆’,就像拉肚子的人身体虚弱,却表现出强壮的假象。得了那种顽固的痹症,关节疼痛,肌肉都开始破损了,身体还发热,这时候脉象却有一边摸不到,这是第三种‘逆’,就像身体的各个部分没有协调好。如果人因为过度劳累或者其他原因身体消瘦,还发热,脸色却白得像纸一样,之后又大便下血,而且血量还很多,这就是第四种‘逆’,就像身体的气血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失控。如果一会儿怕冷一会儿发热,身体消瘦,脉象却又坚硬又搏指,这就是第五种‘逆’,就像身体的状况和脉象完全不匹配,发出了矛盾的信号。”
这“五逆”就像身体里的“内乱”,病情和脉象本该和谐相处,却闹起了矛盾,就像两个小伙伴本该手拉手一起走,却朝着相反的方向使劲儿,这时候身体可就危险啦,得赶紧重视起来。
九宜之要:针刺的“正确姿势”
“黄帝曰:‘何谓九宜?’岐伯曰:‘明知九针之论, 是谓九宜。’黄帝曰:‘愿闻九针之论。’岐伯曰:‘针者,天地之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黄帝又问:“那‘九宜’是啥呢?”岐伯说:“只要你明明白白地掌握了九针的理论,这就是‘九宜’啦。”黄帝来了兴致:“快给我讲讲九针的理论。”岐伯说:“这九针啊,和天地的数理有关,从一开始到九结束。第一针效法天,就像天空广阔包容,这针能调节人体阳气,像天空笼罩万物;第二针效法地,大地承载万物,这针能滋养人体阴气,像大地孕育生命;第三针效法于人,人是万物之灵,这针能调节人的气血,让人保持活力;第四针效法四季,四季有不同变化,这针能根据四季变化调整人体状态;第五针效法五音,五音和谐美妙,这针能让人体气血像五音一样和谐流通;第六针效法六律,六律规范有序,这针能让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规范有序;第七针效法七星,七星在天空各有位置,这针能调整人体经气,让各部位经气像七星一样各安其位;第八针效法八风,八风带来不同气候变化,这针能抵御外界邪气,像防风的屏障;第九针效法九野,九野广阔无垠,这针能调和全身气血,像给全身做一次全面的滋养。”
您看,这九针的理论就像一套神奇的魔法,每一针都有它独特的使命,和天地万物、人体的各种因素都紧密相连。掌握了九针的理论,就像拿到了打开健康大门的钥匙,知道了针刺的“正确姿势”,能让身体这艘大船在健康的海洋里平稳航行。
从《灵枢·五禁》里咱们能学到,中医养生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冒险,这“五禁”“五夺”“五过”“五逆”是路上的陷阱,而“九宜”是指引咱们前进的灯塔。咱们得小心翼翼地避开陷阱,跟着灯塔的指引,用正确的方法照顾身体,让身体一直健健康康,活力满满。就像老祖宗在《灵枢·五禁》里告诉咱们的,了解这些身体的秘密和养生的禁忌,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拥抱健康。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