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开一看,信中所述内容令苏国公心头一震——齐太后竟已暗中筹划,意图针对国公府。信中提及,齐太后不仅暗中联络了朝中几位对国公府心怀不满的大臣,更欲借由北地之事,将国公府推向风口浪尖,使其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国公府和原来的威北侯府走的近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现在齐太后利用这事来做文章他们做过设想。

苏国公深知,一旦齐太后的计划得逞,国公府不是伤筋动骨的问题,是面临灭顶之灾的问题。他心中焦急,却也明白此事不宜声张,只能暗中筹谋应对之策。

现在大楚风雨飘摇,如果齐太后要硬碰硬,谁都讨不到好。

他先是秘密召见了几位心腹,将齐太后的计划一一告知,并嘱咐他们务必保持冷静,不可打草惊蛇。随后,他又开始暗中联络那些对国公府忠诚无二的大臣与将领,试图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以抵御齐太后的打压。

苏显北深思熟虑后,将“奇珍”店铺与苏二夫人之间的微妙关联,以及自己近期的种种发现,条理清晰地向祖父和父亲作了详细交待。他首先讲述了“奇珍”店铺近期的异常动向,如何吸引众多夫人前往,特别是二夫人半年前也曾造访的细节,暗示其中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苏老国公听后,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显然对家族中出现这样的隐患感到愤怒与失望。父亲则显得更加沉稳,他一边听着苏显北的汇报,一边在心中默默盘算着应对之策。待苏显北讲完,苏国公缓缓开口,询问了更多关于“奇珍”店铺与二夫人交往的细节,试图从中找出更多线索。

三人围坐在书房内,气氛凝重而严肃,每个人都深知,这次的谈话不仅是对家族现状的一次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可能风暴的一次未雨绸缪。苏显北的汇报,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国公府光鲜外表下的暗流涌动,也让二代国公意识到,是时候采取行动,清理门户,守护家族的安宁。

时间一天天过去,形势愈发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弦,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气息。然而,齐太后却仿佛一位耐心的猎手,一直没有对国公府伸出那决定性的一手,她在暗中蛰伏,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关键的契机。

就在这时,大楚的局势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家军以破竹之势,一举攻破了宁武关这一军事重镇。而更令人震惊的消息接踵而至,国公府被曝出与孙家军暗中勾结,对朝廷图谋不轨的惊天秘密。这一连串的打击如同晴天霹雳,不仅震惊了朝野上下,也让朝中众臣心头笼上了一层厚重且复杂的阴霾。

国公府坚决不认勾结孙家军的指控,面对齐太后的质疑,他们态度坚决,郑重其事地拿出了太宗皇帝赐予的丹书铁劵,这份象征着无上荣耀与特权的铁证,其上镌刻着太宗皇帝对国公府世代忠良的认可与庇护。不仅如此,他们还展示了国公府在交还隐龙卫时,先皇亲笔赐予的圣旨,圣旨中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公府世代功勋的肯定,以及对其忠诚的深信不疑。这两份重物,无疑成为了国公府自清门户、力证清白的关键依据。

甚至国公府对齐太后垂帘听政的做法提出了更为直接的质疑,直指其是否有意改武姓江山的姓氏,意图颠覆先祖创立的基业。这一质疑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本就对齐氏垂帘听政心存疑虑的朝臣们,听闻此言,更是议论纷纷,有的暗自揣摩其中深意,有的则直接表达了对齐太后权力欲望的担忧,朝堂内外,一时之间,风起云涌,暗流涌动。

本就没有坐稳的齐太后,一时之间显得有些慌乱,对局势的掌控力似乎在一瞬间减弱了许多。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