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大家一起吃饭,容思沫点了八个菜,被程文秀愣是划掉了两个。这里菜量没有东北那大盘子实惠,可是一盘也不少,她们根本吃不了。

苏红玉赶过来的时候,菜也快上齐了,她们坐下边喝茶水边聊。

大家都对杨天娇的叔叔感兴趣,结果她一说家里的老爸,那才是真正深藏不露的高手呢!

不是吧?自己的舍友还是个隐藏大佬千金?

等等,杨开顺,这名儿熟啊,这不是年前她倒腾的那一批小录音机和黑白电视的收货方吗?

西城黑市的掌舵人,呵呵呵,这世界可真小!那人确实是个好的合作伙伴,容思沫还打算再跟他合作几次呢。

那批家用电器是景薇薇兴龙集团的工厂生产的,分别注册了录音机和电视机两个商标,两个工厂。技术人员也是分开的,各自专注于一个方面的技术。

她年前带过来一批,想看看用户的反馈。最开始她提供了设计图,后来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在产品功能和外形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没想到这次各放出去二百多台,转天就销售一空。这点儿东西在偌大个京市,连点儿浪花都没翻起来。

薇薇已经按照年初的计划,主动联系这边的外贸部门,捐了一批自己生产的家用电器,这边已经接收了,还得过些天才能在百货商场见到。

景薇薇是个有野心的,她用自己的个人资金,注册了一个新公司,组建了一条生产线,准备进军民用汽车行业。产品主打经济适用,市场也面对师父所说的内陆和东南亚一带。

容思沫很赞同她的想法,追加了和她同样的资金,占股45%,还提供各种技术支持。这个企业景薇薇有绝对的决策权,她也只打算在开始筹建和关键的时候帮忙。

按照计划,第一批成品车出来,需要经过安全性能检测之后,完全合格再捐给国内。国内并不是谁捐的东西都收,也不接受什么乱七八糟的附加条件,所以他们的捐助只是示好,为自己争一个好名声。这就是为将来打好的合作基础。

容思沫让她们花大力度设计救护车型,这个也最实用,目前国内各大医院的救护车数量明显不足,不如就从这个方向打开国内市场。

就是这两年国内没机会也没关系,往东南亚销售也可以,但是每年往国内捐一批,最少连续五年,这是雷打不动的。到时候国内开放了,她们的企业必然会被选中合作,不是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吗?

容思沫想的有点儿远了,收回心神和大家继续聊天。

“老二,你们家这么过也不是个事儿,还得想点别的办法,太影响你家翔子复习了。”老大还真有个老大的样子。

气站那边能让洪跃翔父女俩住已经是看他战友的面子,在那儿不让做饭也是因为气站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煤炉子也只能在值班室放着,冬天能烧,再过几天也要撤了。这儿用火有严格要求,晚上他给孩子用大搪瓷缸子煮个面片汤啥的,已经是站长可怜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