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乌云密布,惊雷乍响。

没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便落了下来,琉璃瓦屋檐边儿,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串串落下来。

好在夏日的雨,来的快去的也快,在文华殿吃了几块点心,喝了盏茶的功夫,雨幕就退去了。

萧月卿未做耽搁,出宫回了公主府,第一件事便是让张旭同向云去收购药材,顺道把京中有名的医馆都走一遭,寻访治疗伤寒疫病的方子。

崔阑听了萧月卿这番安排,问道,“殿下是担心下一步恐怕会生出疫病?”

“嗯,我曾在书上看过,水灾之后,许多人和牲畜家禽的尸体来不及处理,滋生腐败,污染了吃食水源,便容易生出疫病。”萧月卿道。

这也是她今日进宫的另一个原因,不过怕萧承昭和母后担心,这话便没有同他们说。

眼下赈灾的银钱和粮食自有户部调拨,才没了王敬这等前车之鉴,想来也暂时不敢有人再伸手,是以钱粮一事她并不担心。

反而是这药材,经历了水灾,就算有库存也泡坏了用不成。既然决定要去,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殿下此行必定凶险,哪怕如此,殿下也要去吗?”崔阑问。

“义不容辞。”萧月卿眼神坚定道。

“微臣明白了,微臣会陪在殿下身边。”

萧月卿听了这话,脸上带着几分骄娇之气反问,“不然呢?”

“微臣不敢,自是任凭殿下差遣。”

“这还差不多。”

萧月卿坐着,崔阑站在她身边,此刻被萧月卿一把揽住腰身,额头抵在他腹部,是个亲密无间的姿势。

“惟愿海晏河清,四海承平。”

崔阑听到公主殿下低声道,伸手替人顺了顺背,带着安抚意味。

赈灾之事刻不容缓,翌日早朝,萧承昭宣布了派长公主前往东南赈灾之事,西苑提督崔阑同行。听了这消息,好多朝臣暗中松了口气。

姐弟几人在宁寿宫中陪谢书意用过一顿午膳,萧月卿便出宫回府,准备动身前往东南赈灾。

此去先走水路,待水路无法通行时再改走陆路。除公主府亲卫以及之前南下的火铳队随行,照旧带了一百精兵,以防万一。向云张旭待药材筹集完成后再行动身。

长公主一走,京中好多官员觉得终于可以松快松快了,下值后呼朋唤友,狎妓饮酒,一时好不快活。

萧承昭看着宫外暗探送来的密报,虽愤怒但也隐忍不发,这些人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左右逢源,上下钻营,大邕朝堂风气,是该好好整治一番了。

欲使其亡,必先让其狂。

有官员先前几日还在观望,几日过后,见确实一点儿事也没有,都按捺不住同往,甚至有那差点儿误了早朝的。见陛下仁慈,并未苛责,于是胆子愈发大了起来。

温柔乡,醉芙蓉,一帐春晓。

知意楼里,许多人还在醉生梦死之际,忽然就被冲进来的人强行押了出去。

匆匆忙忙从床上下来,衣不蔽体,只能勉强用衣袖遮掩着老脸,若仔细一瞧,许多人不都是熟面孔嘛!平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