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就笑着说道,“我觉得老二还有大用,上回舅舅回来的时候还说关中凋敝。老二以后去了西安,肯定是要修城墙、修关隘。”朱元璋也立刻说道,“对,还是标儿想的周到。关中天险之地肯定是要修,这些差事以后就落在老二的肩头了。”

朱樉显然是更加郁闷,他可是想要指挥千军万马的,但是怎么就变成让他去镇压一小股番民叛乱,以及修筑城墙了呢?

杀鸡焉用牛刀,朱樉觉得自己要是去做这些事情,那就是大材小用了!

看得出来朱樉现在有些郁闷,可是即使是郁闷,他显然也没辙。

少年时有着雄心壮志很正常,不过真的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也就是身不由己了。真的要是安排好了一些差事,自然也就是必须要做好才行。

马寻在这个时候看热闹就好,反正这些差事是落不到他头上。而且就算是朱樉等人就藩,短时间内肯定是不会。

至少要过个五年以上,那才有可能让朱樉等人就藩,这也就意味着时间还长着呢。

这几年他只需要好好的做好教育工作就好,不管是对朱樉等人的品德教育,还是考虑发展自己的学院建设等,那都是他要负责的事情。

看到马寻在吃瓜,马秀英就说道,“小弟,这几天李相可没少夸赞你。”

马寻就吐槽说道,“他肯定是夸我医术精湛,我没给他看出来病,现在传的京城里都是这消息。”

朱元璋也无奈说道,“这个李善长最爱的就是造势,你没给他看出来病,他就要让全京城的人知道,要让我也知道。”

“我当初就不该给他看病。”马寻就忍不住吐槽了,“现在我差不多就是大明第一杏林高手了,我说他没病就保准没病。我不认都不行,他李相国认了。”

其他人也都是哄然大笑,上一回是马寻将李善长架在火上了。而现在是李善长直接抽梯子,让马寻下不来台。

而李善长的心思大家也都心里清楚,说到底就是他不甘心在老家养老,还是想着要重回朝堂。

只是现在到底会不会让他再次入中书省,这就难说了。毕竟朱元璋这也是找了个理由将李善长赶回了老家,让中书省的一些格局产生了变化。

现在要是再让李善长回到中书省,那就不太合适了。

“徐达是右丞相,常遇春、廖永忠是平章政事,这还不够。”朱元璋就说道,“此前就说过让小弟入中书省,加个平章政事。”

马秀英也笑着说道,“这是去年就说好的事情,正好他的泰山就要告老。”

刘姝宁看向马寻,而马寻也只能接受,本来去年就提过让他去中书省,只是当时没有急着安排官职。

不过马寻还是说道,“姐夫,保儿可是有大功。”

李文忠现在是大都督府左都督,马寻则是右都督。而徐达、常遇春都是参军国事,在大都督府没有正式的官职。

这也就意味着马寻和李文忠领大都督府事,他们的麾下是陆仲亨、顾时、陈德、王志、郑遇春、吴良这几个都督同知了。

现在的大都督府一众将领,基本也都不再担任中书省的官职了。

这是因为随着皇朝建立,朱元璋加快了政权组织的建。一方面需要对于之前战时军政合一的中书省改制,以达到军政分离之目的。

所以将原先在中书省任职的军事将领转入大都督府,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大都督府成为一个专职的武将领军机构。

中书省军权被进一步转移,大都督府的统军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朱元璋就笑着说道,“保儿虽然有大功,但是现在参与军国大事即可,用不着挂着官职。”

“姐夫,我身上的官职可不少。”马寻就差扳着指头算了,“我是大都督府右都督,太子少师,现在还要加中书省平章政事。我还领着国子学事,我抽不开身。”

“大都督府的事情本就是保儿在做,只是他不好得罪人的时候你出面。”马秀英就笑着开口,“你不在军中经营,又是我弟弟,你去得罪人就好。”

朱元璋笑着点头,马寻在大都督府就是做个摆设,也可以说是威慑,就是用以震慑一些骄兵悍将,毕竟有些人对李文忠也不太敬畏,觉得这就是个小辈。

至于看不上马寻也没关系,他要是出面都不好使的话,马秀英就要站出来了。

李贞和李文忠是开心的,因为马寻的存在,确实可以吸引不少关注。

马寻无话可说,“过两个月就大封功臣了,这些天可是不少人心思浮动,我都准备闭门谢客了。按说大家也都知道自己该封什么爵位,可是还是有不死心的。”

马秀英直接说道,“那你别管,真要是去烦你,你就赶出去。”

朱元璋也不高兴的说道,“这些人呐,就是给再多都嫌少。”

这么说好似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封候拜将那也是一辈子的追求。打了半辈子的仗,追求的也就是这些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