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外甥们要练兵
外甥们要练兵,这肯定是大事,马寻也会重视这些事情。
担心这些藩王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就是杞人忧天,根本就没有这些好担心的。
即使以后朱元璋会给这些藩王三个卫所的兵权,但是后勤辎重是朝廷供给、军中将校也归朝廷调遣。
所谓的藩王三护卫就是朝廷的兵马,而不是藩王的兵马。
明初的这些藩王到了地方还是有重要的任务,不管是武功还是文治,这些藩王们都有不少的事情要做好才行。
养猪是不可能养猪的,在明初没有这样的土壤,没有这样的政治需求,藩王们有能力,朱元璋和朱标才开心。
马寻看向何大说道,“去隔壁看看,常大哥要是在的话就请他过来。”
朱樉等人喜笑颜开,虽然他们都是皇子,从小就在军中历练,可是能接触大将的机会也有限。
马寻看向这些外甥们问道,“说起来练兵,陛下是怎么说的?”
“让我们知兵、能用兵,用不着全都是架子,要能打胜仗。”朱樉连忙说道,“舅舅,咱们几个以后是要杀敌、节制诸将的。”
马寻点头,随即又问道,“虽说现在元主蹿入漠北,只是即使灭了他,还有诸多蒙古余部,或是境内番民叛乱,你们是如何想的?”
朱樉想都不想的说道,“舅舅,我觉得用兵得刚猛。朝廷猛将如云、兵强马壮,挥军杀过去灭了就是。”
朱棡提出不同的意见了,“舅舅,我觉得二哥说的不对。要我说就应该步步为营,我要是不断的增设要塞、哨岗,推到他们门口,看他如何应对!”
“那多耗时费力,我看还是集优势兵马最好,逼其决战。”朱棣给出自己的观点说道,“野战最是能杀敌,一场大战就能灭了敌人再战之力。”
朱橚也说道,“那还不得要粮草辎重、后勤保障,我就押运粮草、救治伤病,反正我也不会打仗。”
朱樉这几个都是朱元璋得了应天府之后出生的,经历了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枢密院同佥、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吴国公时期。
或许那时候岁数太小,但是他们也都知道他们的父皇自立为吴王,灭陈友谅、平张士诚等人的过程。
所以这几个,自小也都是在军中行走,有着不俗的军事教育基础。
马寻忽然问道,“如果大兵团作战,你们觉得首先该重视什么?”
朱樉立刻回答说道,“肯定是三军用命、赏罚分明。“
“我觉得节制诸将最为重要,得一开始就有战略。”朱棡不甘示弱的说道,“舅舅,军中多有悍将不服从军令,这事情得重视。”
朱棣也跟着说道,“舅舅,我觉得大军作战,军纪一定要严、要令行禁止。”
朱橚就在嘿嘿傻笑了,他岁数小,暂时不会对他有太多的要求。
“你们说的都有理,只是真的临战之时,军纪一定要严,平时也要重视军纪。”马寻立刻说道,“你们父皇攻占和州,放归军中有夫之妇,百姓广为传颂。”
马寻继续说道,“大军攻占太平,严禁掳掠、得百姓拥护。取应天府后也是先张榜安民,严禁劫掠、将士犯禁就处死。如此才能得民心,有威望。”
朱樉等人只是听着,未必放在心里。因为在军中,不少将士都是在打了胜仗之后忘乎所以。
常遇春昂首阔步的来了,“小弟,找俺有什么事吗?”
“皇子们练兵,我不太懂这些,就来请常大哥把关。”马寻就赶紧说道,“我自身本事低微,哪能教他们啊。”
常遇春一听就犯了难,说道,“小弟,这事情你能做,俺哪能来啊!”
别看常遇春是五大三粗的猛将样子,可是心思也不缺细腻的一部分。
朱棣就赶忙说道,“常大将军,别啊!父皇命我们来找舅舅,自然也是知道舅舅的本事。有舅舅把关,常大将军提点,这不就稳妥了吗?”
朱樉等人也是连连点头,他们可都是太清楚自家舅舅的本事了,去年初次见到的时候,舅舅就寒酸的厉害。
哪怕现在舅舅去战场转了一圈,现在身上也挂着右都督的官职,可是大家也都明白这不代表着真才实干。
更何况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级别的大将来教军事,谁不乐意啊?
跟着臭棋篓子下棋只会影响自己的水平,还得是跟着高手过招,哪怕是被虐的厉害,也能学到些手段和本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