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朱祁镇之死,好圣孙,只旺三代
他不喜欢朱祁镇这个曾孙。
但,再怎么说,也是大明朝的皇帝,朱家子孙。
身为守将,皇帝危,却袖手旁观,光这一点,就可诛杀杨洪满门。
更别说,杨洪之子杨俊,还有弃城之罪。
朱棣此时也略微感慨道:
“当初杨洪的父亲跟随朕南征北战,骁勇善战。”
“屡次在靖难中,救驾,且不惧死。”
“杨洪早年,也继承其父性格,未曾想,其父能不惧死救驾于朕。”
“而他却不敢救驾于朱祁镇。”
杨洪世袭父职百户令,且草原的远戍开平,在草原深处呆了很长一段时间。
甚至有生擒鞑靼部小首领的战绩。
敢打敢拼,步步高升,依靠自己的战绩才有如今总兵的地位。
很显然,成为了总兵的杨洪,全然没有了当初敢打敢拼的脾气。
他的儿子,也没有学到杨洪的能力,弃城而逃,贪生怕死。
朱棣对杨洪的身份,自然是有些印象。
其父亲杨璟是北宋杨家将杨业的第十八世孙。
在靖难之中,救驾战死。
“爹,那需要我留其一命吗?”朱高煦询问道。
朱棣摆了摆手。
“杀。”
闻言,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
来到朱瞻基的面前,看着已经被吓的六魂无主的朱瞻基,朱高煦笑道:“大侄子,走吧。”
“救你儿子去。”
朱棣,朱高炽,姚广孝则是呆在尚书房内。
这局面,朱瞻基出现就足够了,再怎么说也是宣宗皇帝。
死去的宣宗复活,这则消息若是散播出去,朝野震颤。
军队士气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想要击败也先的难度,能够减少很多。
……
翌日早朝上。
两张龙椅摆放在金銮殿的最上方,朱高煦坐在将官一列的方向,朱高燧则是坐在文官一列的方向。,
紧接着,朱高煦对着于谦开口说道:“于谦,山东河南等地的兵马,还有多久抵达?”
北京兵力空虚,想要反击,就必须调动其余各地的兵马。
因为兵部的其余人员,大部分折损在了土木堡,所以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则是升迁为兵部尚书。
本来朱高煦是想贬于谦去前线去的,但奈何,兵部实在没人,只能作罢。
同时,五军都督府的高官,也都折损在了土木堡,因此调兵遣将的权力,都暂时转交给了兵部。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武将折损大半,也不可能随意将能力未知的士卒提拔,时间紧迫。
于谦上前拱手道:“回禀北皇,山东,河南等兵马用不了三天,便可抵达北京城。”
听着这则消息,朱高煦点了点头。
“嗯,很好,等兵马到齐,朕身为北皇,将亲自带兵出征,救回前任皇帝。”
“正统皇帝,虽犯下弥天大祸,但始终是朱家人,就算是死,也不能任由鞑虏侮辱皇帝威名,侮辱朱家的威名。”
当听见朱高煦要亲征的时候,群臣脸上无不显有担忧之色。
闻言,于谦想都没想。
“微臣有言直奏!”
“讲。”朱高煦点头。
“微臣认为,您不应该亲征!土木堡之战,三千营,神机营,损失殆尽!”
“我朝之师,根本无法和擅骑射的草原人对抗,主动出击,若再败,大明彻底危已!”
并非他们不相信朱高煦。
是军队实力,无法支撑朱高煦亲征。
和草原鞑虏对战,需要有骑兵的同时,还需要拥有大量的火铳。
原本,大明朝是有这些马匹和火铳的,可这些东西都丢在了土木堡。
短时间内,北京城无法拿出如此数量的马匹和火铳。
朱高燧闻言,也是站起身,质问道:“于谦,你是在质疑我二哥的能力?”
面对双帝,于谦倒也没有退让半步。
“我从来没有质疑过北皇帝的能力。”
“但,凡事都需要讲究环境,北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过无数战功,打赢的仗,更是数不胜数。”
“可那是在兵马粮草充足,兵卒精锐,马匹也充足的情况下。”
“京师内的骑兵营,不过一千人,火铳不过千,大炮更是只有十几门,如何抗衡精锐的草原骑兵?!”
“北皇帝,南皇帝,您二位应该不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更何况,刚刚经历土木堡之战,军队士气低落。”
“守城都乏力,主动出击,等同于自寻死路。”
若是朱高煦在被俘,那大明才是真正的黑暗。
连续两位皇帝被俘。
哪怕自己再怎么主张战,也无法更改局势。
大明的未来,就是宋朝的未来。
“于谦,兵不在多,在精。”
“怎么?败了一次,你们连再拿起刀砍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朱高煦不徐不急的说着。
身虽垂迈,可从声音听来,朱高煦垂迈的身躯,仿佛装载着一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
相反,群臣各个都年轻,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彰显着死气沉沉,充满对未来的害怕和惶恐。
没有一点活力。
为了鼓舞群臣,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
“这件事,朕心意已决,接下来,点到名字的,随我亲征瓦剌。”
“任狄平为副将,任于谦为随行文官,张善允,胡德海,狄山,洪照……”
几乎都是朱高煦的亲信,各司其职,分配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过,这时候于谦注意到,最为关键的先锋官一直没有任命。
而朱高煦身边的那些亲信,都已经任命完了,朱高煦身为皇帝,不可能身先士卒。
不可能做先锋官……
直到朱高煦话音落下,先锋官的位置,都没有定下。
这让于谦,王直等人有些茫然:“北皇帝,先锋官的位置,您尚未定下。”
狄平等朱高煦和朱高燧亲信将领,也纷纷困惑的望着朱高煦。
先锋官,可是最容易获得战功的位置,也是最危险的职位。
凉国公蓝玉,就曾是徐达帐下的先锋官。
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
这先锋官的位置,自然是让大侄子朱瞻基来担任。
老爷子说过。
朱瞻基任他们差遣。
“任宣宗皇帝朱瞻基,为先锋官,为我朝之师,勇往直前,开辟一条通往强盛盛世的道路。”
“大侄子,你可愿意?”
这时候,于谦,王直,狄平,徐有贞等人都懵圈了。
谁?
宣宗皇帝?
朱高煦脑子吃错药了?朱瞻基不是早就死了吗。
就在于谦刚准备走上前,询问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的时候。
宣宗朱瞻基缓缓从身后的龙椅处走了出来。
“二叔,您何必如此辱没于我。”
朱高煦轻笑一声。
“大侄子,我是在给你机会,老爷子给你的命令,是让你亲自斩杀你儿子。”
“不做先锋官,万一那小子死在乱军之中,你觉得,老爷子会听你解释吗?”
现在的朱瞻基想要挽回自己在朱棣心中的形象。
就必须一五一十的完成其交代的事情。
否则他在朱棣心里的形象,只会越来越差。
朱瞻基沉默。
而此时,满朝文武皆茫然于此。
皆瞪大双眼,屏住呼吸,死死的望着朱瞻基。
脑子也在飞速轮转。
因为距离朱瞻基病逝,过去了十四年的时间。
其中部分官员都是新提拔上来的,并不认识朱瞻基。
但,于谦,王直等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臣子,岂能不知宣宗皇帝的容貌。
于谦声音有些颤:“真的是宣宗皇帝!”
金銮殿顿时炸锅。
“宣宗皇帝复活了!天佑我大明啊!!!”
“死而复生,宣宗皇帝真乃天子也。”
满朝文武顿时对着朱瞻基跪拜。
但朱瞻基此时却心情很是复杂的说道:“此次出征瓦剌部,我为先锋官。”
原本闹哄哄的金銮殿,顿时如同死水一般寂静。
没听错吧?朱瞻基要当先锋官?
难道……朱瞻基当真承认了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皇位?
事情很快照着朱高煦和朱高燧计划中的进行。
军队开始集结,并开始四处打探也先和朱祁镇的下落。
……
瓦剌部军营。
一只信鸽,被一名瓦剌士兵手捧着,急急忙忙的朝着军中大营走去。
这时候的也先正在筹划,怎么将利益最大化。
如何引朱高煦出城。
这时,那名捧着信鸽的瓦剌士兵闯进军中营长,半跪道:“首领,北京城密探传信。”
闻言,也先微微一愣,随即便接过其递来的信鸽。
其脚踝处,绑着十分细小的纸条。
拆开后,也先便缓缓打开这张来自北京城的情报。
其余诸将则是目光炯炯的盯着也先。
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北京城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占据。
纸条缓缓展开。
上面的字体开始展现。
宣宗皇帝复活了!
也先学习过汉文化,自然是认字。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没反映过来。
啥意思?这张纸条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时候,其余部落首领纷纷围了上来,想要看看这里面写的什么。
当看着这简短的七个字的时候。
都懵圈了。
“太师,这是什么意思?”
“宣宗皇帝?朱瞻基?他不是早就已经死了吗。”
“难道还有其他的含义?”
也先原本迷茫的神色,顿时变的无比凝重。
难道……是字面意思。
不会吧,死而复生,这天下当真有仙术否?
大明朝若能够使人死而复生,那就不至于在土木堡大败。
也先连忙喝道:“查!必须查清楚!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连忙派遣斥候暗探去北京城附近,打探消息。
要真的是宣宗皇帝复活,那可就麻烦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