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正统之年,太宗,仁宗,宣宗相继复活!

途中,姚广孝,朱高炽还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你刚才说的前朝剑,不斩本朝的官是什么意思?”

“难道大明朝已经亡了吗?”

周围铺设的道路,砖块,还有一栋栋的高楼大厦。

马路上快速行驶的汽车,无不彰显这个时代的繁华。

庄牧点了点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围攻北京,北京城的兵力无法抗衡,大明末代皇帝崇祯,于当年的三月十九日,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

“登顶煤山的寿皇亭,在一棵歪脖子树下,留下遗书自缢。”

“大明覆灭。”

“本质上来说,大明算是前朝的前朝了。”

听着这话的三兄弟有些顿然,但情绪倒是没有太大的波动。

姚广孝也显得十分淡然。

王朝更替,或许有些难以接受,不过这是历朝历代的规律。

谁也无法避免的事情。

就是不知道其中是什么缘由,不知提前知晓,能否让大明国祚延长些时间呢。

“这么说,那天出现在酒馆里的酒疯子,应该就是那位崇祯皇帝了。”

闻言,朱高炽连忙询问道。

“崇祯?”

朱高煦点了点头。

“前几天,有个醉酒的男人,嘴里一直念叨着,大明的江山要在我手里倾覆了。”

“穿的还是大明的服饰,那时候我们就猜到,这人应该是大明末代皇帝。”

“本想询问其一些事情,但是爹逃避,直接放其离开了。”

要是正常的时间,朱棣或许不会逃避。

可如今,洪盛皇帝朱标还有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出现。

让朱棣有些不敢接受现实。

简单说就是好面子,这要是让朱标和朱元璋知晓,自己这一脉的皇位就这么丢了。

虽和永乐朝的关系不大,但孙锅爷背。

奉天靖难的事情,朱棣用梦境改变朱标过去来弥补。

那大明的覆灭,朱棣又怎么弥补呢。

在回去的路上,随处可见都是人们幸福忙碌的模样,这让朱高炽有些惊讶。

“不知,这里是不是本朝的国都?来回的路上,居然没有再发现乞丐。”

闻言,庄牧解释道。

“这个时代,虽做不到所有人都富裕幸福,但最起码没有人因为饥饿和寒冷而死。”

“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普通百姓的享受,恐怕比你们这些大明朝最顶层的人,都要好。”

比他们生活的都要好?

“这怎么可能?”

这自然不是庄牧在吹牛,现代社会,吃饱穿暖是基础。

电脑游戏,手机视频,美食,旅游等等,都不是贵族专属。

“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太子殿下,你可知本朝做到这一步,用了多久?”

姚广孝,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四人相视一眼。

饥饿,寒冷一直都是民生问题最主要的解决方向。

他治国这么多年,也都是朝着这几个方向努力。

可别说天下人不再挨饿,就是应天府里,都有可能有人因为饥饿寒冷而死去。

洪武朝治国三十年,永乐朝治国十六年,足足四十多年,也仅仅不过是让百姓不至于饿死。

但冬天保暖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朱高燧率先开口说道:“三百年?”

庄牧摇了摇头。

“两百年?”朱高煦接过话茬。

可庄牧还是摇了摇头。

姚广孝这时候也加入了猜测中,思绪过后说道:“七十年?”

七十年,已经是他降低降低再降低自己心里的猜测了。

可看着庄牧的模样,朱高炽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该不会是五十年吧?”

若是五十年的话,那未免太过梦幻了。

现在是永乐十六年,加上洪武朝的三十一年,大明已经立国四十七年了。

可别说让百姓顿顿吃饱了,就是北伐的钱财,修运河的钱,修北京的钱。

都需要节省节省再节省。

朱棣身为皇帝,每天伙食也就是三菜一汤的配置。

庄牧缓缓说道:“差不多三十年,从百姓面临饥饿,到家家顿顿都能吃肉,只用了三十年的时间。”

“这些高楼大厦,还有马路上行驶的汽车等等,都是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快速发展起来的。”

三十年?!

朱高炽微微一愣,眼神中略微有些向往。

其实……在本朝当百姓,好像也还行。

朱高炽因为身材体胖的原因,朱棣基本上是限制朱高炽吃肉。

一天只能吃两顿,主食不能吃,肉不能吃,喝汤可以。

姚广孝也有些诧异,三十年,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

当真是让人有些好奇。

朱高炽询问道:“敢问,庄掌柜,能否多多讲述本朝的发展历史。”

“若是可以,我想将其有用的部分,借鉴到大明朝。”

他终身治国的目标就是一句话。

让百姓吃饱饭,让百姓穿上衣。

仅此而已。

可古往今来,真正做到吃饱饭顿顿吃肉,穿暖衣不惧严寒……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没有可以借鉴的标准,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

若是能够借鉴其政策,说不定,大明也能三十年做到此等成就。

而此时,庄牧伸手拦了一辆出租车。

开口说道:“太子殿下若是想听,有空我可以讲讲,或者用梦境直接演示给你们看。”

“不过想要借鉴的话,太困难了。”

“毕竟庄稼是三十年长出来的,可开垦土壤,却用了四十几年。”

朱高煦这时候笑道。

“困难,这有啥困难,直接照抄不就行了。”

反正他以前在国子监上课的时候,是需要学算术的,需要考试,他有的时候算不出来。

直接抄朱高炽或者朱高燧的。

庄牧笑了笑。

“答案正确,可题目不一样,不还是零分。”

“没有适合的土壤,种植再好的庄稼,一样枯萎不是吗。”

聊着聊着,庄牧便带着朱高炽等人回到了酒馆中。

恰好,这时候朱棣就在酒馆里等着。

当看见朱棣的时候,朱高炽有些茫然。

“爹?您怎么在这里,朝廷那边……”

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炽,而后转头朝着庄牧望去。

询问道:“怎么样?太子的身体。”

听着朱棣的询问,庄牧直接将其部分体检报告给朱棣阅览。

当然,他肯定是看不懂这些。

庄牧开口解释道:“太子的身体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三高,高血压,高血,高血脂。”

“小毛病很多,但是只需要注意饮食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活到你这个年纪应该没啥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控制饮食习惯,控制生活习惯。”

朱棣听着这话,微微叹息一口气。

“就不能完全治愈吗?”

他十分清楚,每天两顿,且不能吃肉,还要处理朝政,朱高炽能有这自控力就奇怪了。

自己活着,朱高炽怕自己,还能节制控制,自己不在了。

朱高炽绝对会像朱高煦梦里那样,一年就把自己身体搞垮。

压的越厉害,反弹的越厉害。

“看来,朕还是要考虑考虑换太子。”

酒馆里气氛顿时变的有些孤寡。

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心情,貌似都不怎么样。

朱高煦也不知道怎么的,朱高炽活着的时候,他希望朱高炽死,可知晓了朱高炽的死期,他却不希望朱高炽死了。

“其实也不必搞得这么气氛紧张。”

“老爷子,你不就是害怕朱祁镇,跌了你的面子吗?”

“因为朱高炽和朱瞻基没有教好朱祁镇吗?”

朱棣点了点头。

“那可以不可以,不让朱祁镇出生呢?”

“这问题不久迎刃而解了吗?”

顿时,朱棣,朱高炽,姚广孝都陷入了沉默。

这话有点怪怪的,但是好像没毛病。

朱棣双手叉腰,大声笑道:“哈哈哈,当真是老糊涂了,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

“老二,朱祁镇的母亲你知道是谁吗?”

朱高煦和朱高燧相互对视一眼。

随即开口道:“好像是大侄子的青梅竹马,孙若薇。”

听着这个名字,朱棣眼里闪过一丝寒光。

或许庄牧的提议,只是不让孙若薇和朱瞻基联姻即可。

但朱棣心里想的却是,直接杀了孙若薇,这样直接永绝后患。

或许朱瞻基会因此记恨自己这个爷爷,但,国家稳定在前,死一个女人无碍。

“庄小子,朕听你的。”

“等回去,朕即可下诏,赐死孙若薇,永绝后患。”

庄牧微微一愣。

“赐死?老爷子,不至于吧。”

“其实将其流放,或者嫁给别人,啥的都行吧?”

朱棣轻笑一声,拍了拍庄牧的肩膀笑道。

“你还是太年轻了。”

“未来瞻基必定会成为皇帝,他和孙姑娘的感情很好。”

“我将其流放,难道瞻基不会将其诏回来?”

“我将其下嫁,难道瞻基不会将其抢回来?”

“皇帝的权柄,想要做到这些,可简单的很。”

“只有将其杀死,才能彻底阻止朱祁镇的出生。”

只有死亡,才能彻底隔绝朱瞻基和孙若薇。

庄牧目光朝着朱高炽望去。

让庄牧没想到的是,向来仁慈的朱高炽却罕见的说道。

“这事我同意爹的做法。”

“按照老二的说法,瞻基早逝,身为皇后,她却没能教好皇帝。”

“致使其犯下滔天大祸,其罪当诛。”

身为母亲,有义务教导好自己的儿子。

身为皇后,有义务教导好皇太子。

为什么他的性格会和朱标如此相似?

因为朱标的性格做事方式,都是皇奶奶马皇后教导。

而自己的性格做事方式,则是自己母亲徐皇后教导。

徐皇后则长期呆在皇宫里,受到马皇后的教导,自然,他就和朱标的性格十分相似。

在皇帝没有时间教育子嗣的时候,皇后的作用至关重要。

正常而言,儿子的性格行为,都是和母亲很像。

显然,朱祁镇肆意妄为学习的目标,应该就是孙若薇。

这时候的姚广孝。

开口劝说道:“皇上,倒不如这样。”

“让太子和皇太孙,都进入汉王之梦,了解具体的土木堡之变后。”

“再做决断也不迟。”

朱棣点了点头。

因为当时只是进入朱高煦的梦境玩了玩。

没有过多了解其中仁宗和宣宗的事情。

谁知道那居然不是庄牧编造的梦,大概率可能是真的。

于是朱棣连忙诏见了朱瞻基。

不多时。

朱瞻基便来到了酒馆中。

“爷爷,您找我?”

因为庄牧已经到点,回楼上睡觉。

酒馆里,只有朱棣和三兄弟,加上姚广孝和朱瞻基。

还有桌子上摆放着的六杯早已经调制好的梦酒。

朱棣望着面前的朱瞻基,开口说道。“小子,你不是一直想知道,为什么我不让你喝庄牧酒的原因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